目前分類:藤蔓植物 (4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科名: 木犀科(Oleaceae)素馨屬(Jasminum)
別名: 毛茉莉、多花素馨、星星茉莉、毛素馨
原產地: 印度。毛茉莉為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國花。
分佈: 多被栽植巍巍庭園盆栽用
用途: 庭園樹、盆栽
莖: 莖直立或攀緣,株高 2~5 公尺,枝條柔軟懸垂狀,全株披黃褐色短毛。

葉:

葉對生或近對生,單葉,葉片紙質,卵形或心形,長 3~8.5 公分,寬 1.5~5 公分,先端漸尖、銳尖或鈍,基部心形或截形,上面光滑或被短柔毛,下面疏被短柔毛至密被絨毛,葉脈有時在上面凹入,下面凸起,側脈 3~6 對;葉柄長 0.5~1.0 公分,近基部有關節,被絨毛。

花:

文章標籤

wang238322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科名

西番蓮科(Passifloraceae)西番蓮屬(Passiflora)

文章標籤

wang238322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科名: 蓼科(Polygonaceae)珊瑚藤屬(Antigonon)

別名:

珊瑚藤,紫苞藤、朝日蔓、旭日藤

原產地:

文章標籤

wang238322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科名: 使君子科(Combretaceae)使君子屬(Quisqualis)
別名: 使君子(嘉祐本草),留求子『草木狀』,史君子『藥譜』,五稜子『藥材匯編』,山羊屎『台灣』,留球子、留求子、冬均子、病柑子、杜蒺藜子、水君木葉、色干子、色乾子、色干根、史君根、吏君子、水君子、水君葉、四君子、四蜀使君子、舀求子、君子仁、索子果、郭砸滿、郎姆活、仰光藤
原產地: 中國雲南、廣東、福建;印度、馬來西亞、菲律賓及東南亞等地。台灣於 1830 年由華南引入,1907 年日人田代安定氏再由日本引入,今各地普遍零星栽植。
分佈: 生於山野、林間及庭園栽培,被廣泛種為庭園綠廊。
用途: 1. 觀賞用:植株開花甚美,可供庭園、綠廊觀賞用。2.藥用:其果味甘,治小兒蟯蟲,小便白濁。花葉可提煉香精。性味:果實:甘、溫,有小毒。成熟果實:有毒。效用:果實:殺蟲消積,健脾。治蛔蟲腹痛,小兒疳積;根及莖:殺蟲,開胃,健脾去濕,止咳。治咳嗽,蛔蟲病,呃逆,腸胃虛弱,風濕症。葉:殺蟲,消疳,開胃。治疳積。
莖: 灌木狀藤本;莖伸長,長可達 5 公尺或更長,常須攀援其他植物或物體始能往上爬,具有多數分枝;小枝細長,幼嫩部份常帶鐵鏽色毛茸,直立,斜上昇或下垂。

葉:

葉為單葉對生,長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 7~12 公分,寬 3.5~4.5 公分,先端漸尖,基部近於心形,紙質,全緣或波狀緣,表面呈稍帶光澤的綠色,背面淡綠色,背面於新葉階段帶有柔毛,後則變為近似光滑無毛;葉柄長 0.8~1 公分,其下部為永存性,逐漸硬化,光滑無毛或略有毛茸。

花:

文章標籤

wang238322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科名:

桑科(Moraceae)榕屬(Ficus)

別名:

文章標籤

wang238322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南瓜又名金瓜、倭瓜或番瓜,原產於 亞洲南部、非洲及中南美洲等地,過去台 灣 南 瓜 栽 培 面 積 較 少 , 農 民 多 採 零 星 栽 培,加上舊有品種果肉品質不佳,產量及 品質均不理想,國人食用南瓜並不普遍, 但隨著健康養生飲食與休閒農業的風行, 改良品種的多樣化,南瓜的栽培利用漸漸 普及,近年來全台灣地區生產面積呈增加 趨勢,97年種植面積達1,796公頃,主要 產地在屏東、嘉義、花蓮及台東等,其中 花蓮縣的生產面積約2 0 0公頃,集中於瑞 穗、鳳林及壽豐等鄉鎮。 南瓜分類 常 見 的 南 瓜 栽 培 種 類 可 以 分 成 五 大類,分別為:中國南瓜(C. mos chata )、 印度南瓜(又名西洋南瓜;C. maxima )、 美 國 南 瓜 ( C . p e p o ) 、 黑 子 南 瓜 ( C . ficifolia ) 及墨西哥南瓜(C. mixta ),其中 印度南瓜、中國南瓜及美國南瓜中的「冬南 瓜 」 品 種 是 在 果 實 成 熟 時 才 採 收 、 食 用,而美國南瓜中另有一類「夏南瓜」, 因果實完熟後肉質粗鬆且外皮堅硬,不適 合食用,以採收嫩果為主,目前國內常見 的食用南瓜為中國南瓜或印度南瓜,市場 對夏南瓜的消費亦有少量增加的趨勢。此 外,觀賞南瓜的品種多屬美國南瓜及印度 南瓜。黑子南瓜的嫩瓜可鮮食及醃漬外, 對蔓割病具有良好的抗病性,常被用作嫁 接胡瓜、西瓜及洋香瓜的根砧。墨西哥南 瓜在中南美洲亦有做蔬菜食用。觀賞應用 南瓜的果實顏色、大小及形狀變化, 位居所有瓜類蔬菜之冠,常見的食用南瓜 有綠、紅、橘、黃、白、褐等深淺不同果 色,大小豐富多變,又耐貯放,未食用前 擺置於家中,頗具有觀賞價值。而觀賞南 瓜通稱為玩具南瓜,大多屬於美國南瓜或 印度南瓜,造形奇特,有球形、洋梨形、 卵 形 、 碟 形 和 長 球 形 , 或 具 有 條 紋 、 突 起、溝勒及瘤狀物等,加上色彩鮮豔,是 充滿喜氣的年節擺飾。 相較於小型的玩具南瓜,重量可達上 百 公 斤 的 大 南 瓜 , 是 屬 於 印 度 南 瓜 的 一 種,在歐美地區當作慶祝萬聖節的雕刻裝 飾,擺設於室內或大門口欣賞,近年來在 台灣也流行起種植大南瓜,甚至舉辦過區域性的比賽活動,增添農村栽培作物的生 活樂趣。 觀賞南瓜除可作為居家趣味栽培,也 常見於休閒農場或戶外展覽會場中,多採 用搭設遮陰棚架栽培,形成一瓜廊隧道, 具有良好的景觀效果,可聚集人潮。若是 想將觀賞南瓜果實作為擺飾或花藝材料, 應 待 充 分 成 熟 後 再 採 收 , 以 延 長 貯 藏 壽 命,放置在室內通風良好的陰涼處,一般 可達4至6個月的賞玩期。

20220710 觀賞南瓜 (1).jpg

文章標籤

wang238322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橙羊蹄甲藤 Bauhinia kockiana,別稱素心花藤,蘇木科羊蹄甲屬蔓性灌木原產地為蘇門答臘,是一种常綠攀藤植物。花由開至謝會呈現橙紅或是黃色;5花瓣,圓形至卵形花瓣,花瓣兩端圓形,瓣緣波皺狀,具有明顯的瓣柄。由许多花朵组合成大型的花球,朵朵花球燦爛開放掛滿樹,總是那么耀眼。

20230730 橙羊蹄甲藤 (1).jpg

文章標籤

wang238322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科   名: 豆科(Fabaceae)血藤屬(Mucuna)
別名: 血藤、青山龍(臺灣植物誌),大血藤、烏血藤、串天癀、入骨丹,青山龍藤、大果禾雀花,大果油麻藤長莢油麻藤,海涼聾(傣族語 hai liang long);Kanahoe(泰雅);Karidatu(排灣)
原產地: 中國大陸南方、台灣、馬來西亞、琉球和印度。
分布: 中低海拔山區溼生空曠處、林緣及溪邊。
用   途: 1.綠化綠廊用:常綠、覆蓋面積廣,是優良綠廊爬藤植物。2.全草可作飼料,莖可入藥,其毛具刺激性。3.藥用:性味:藤莖:苦、澀、微溫。效用:藤莖:舒筋活絡,補血活血,清肺潤燥,調經。治風濕關節痛,小兒麻痺後遺症,月經不調,貧血,肺熱燥咳,咳血,腰膝酸痛,風濕痹痛,手足麻木,癱瘓。
莖: 莖具攀緣性,莖蔓延長達 20 公尺以上,木質,多分枝;莖具縱稜脊和褐色皮孔,被伏貼灰白色或紅褐色細毛,尤以節上為為密,老莖常光禿無毛,小枝具鐵鏽色毛茸,莖汁紅色。
葉: 羽狀複葉具 3 小葉,葉長 25~33 公分;托葉脫落;葉柄長 8~13(~15) 公分,互生;葉軸長 2~4.5 公分,小葉紙質或革質,頂生小葉橢圓形、卵狀橢圓形、卵形或稍倒卵形,長 10~19 公分,寬 5~10 公分,先端急尖或圓,具短尖頭,很少微缺,基部圓或稍微楔形;側生小葉極偏斜,長 10.5~17 公分;上面無毛或被灰白色或帶紅色伏貼短毛,在脈上和嫩葉上常較密;側脈每邊 5~6;小托葉長 0.5 公分。
花: 總狀花序,花序通常生在老莖上,長 5~23 公分,有 5~12 節;花多聚生於頂部,每節有 2~3 花,常有惡臭;花梗長 0.8~1.0 公分,密被伏貼的淡褐色或深褐色短毛和稀疏深褐色或紅褐色細剛毛;苞片和小苞片脫落;花萼密被伏貼的深褐色或淡褐色短毛和灰白或紅褐色脫落的剛毛,花萼寬杯形,長 0.8~1.2 公分,寬 1.2~2.0 公分,2 側齒長 0.3~0.4 公分,最下齒長 0.5~0.6 公分;花冠暗紫色,但旗瓣帶綠白色,旗瓣長 3~3.5 公分,先端圓,基部的耳很小,長約 0.1 公分,翼瓣長 4~5.2 公分,寬 1.5~1.7 公分,瓣柄長 0.5~0.7 公分,耳長0.3~0.5公分,龍骨瓣長 5~6.3 公分,瓣柄長 0.8~1.0 公分,耳長 0.1~0.3 公分;雄蕊管長 4.5~5.5 公分。花期 4~5 月。
果: 莢果劍形,扁平,果木質,長 26~45 公分,寬 3~5 公分,厚 0.7~1.0 公分,近念珠狀,直或稍微彎曲,密被直立紅褐色細短毛,部分近於毛,具不規則的脊和皺紋,具 6~2 顆種子,內部隔膜木質,厚 0.1~0.5 公分,邊緣加厚,無溝槽,與邊緣相平行處常具不規則木質脊,但沿背腹縫線邊緣無圓形的堅硬凸起;種子黑色,盤狀,但稍不對稱,兩面平,長 2.2~3 公分,寬 1.8~2.8 公分,厚 0.5~1.0 公分,種臍圍繞種子周圍的 3/4 或更多,暗褐色或黑色。果期 6~7 月。
特徵: 血藤為豆科血藤屬常綠蔓性木質大藤本植物。莖具攀緣性,莖蔓延長達 20 公尺以上,木質,多分枝,小枝具鐵鏽色毛茸,莖汁紅色。葉為三出複葉,頂小葉長橢圓形,長 12~15 公分,寬 6~7 公分,葉背被褐色絨毛,葉尖鈍形,尾狀突尖或微凹,葉基楔形或鈍形,全緣,葉柄被褐色柔毛,互生,側生小葉卵形或卵狀長橢圓形,較小。深紫色蝶形花萌發於葉腋,花大形,花軸被銹色柔毛,花萼寬鐘形,5 齒裂,外被銹色柔毛,旗瓣近圓形,總狀花序。 莢果劍形,扁平,長 40 公分左右,寬 3 公分,種子間呈緊縮狀,密被褐色刺毛。

 

20230330 血藤 (1).jpg

文章標籤

wang238322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科別

夾竹桃科

花期

文章標籤

wang238322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科名: 旋花科(Convolvulaceae)牽牛花屬(Quamoclit)
別名: 蔦蘿(花曆百詠,植物學大辭典),蔦蘿松(植物名實圖考),錦屏封(中國高等植物圖鑒),金絲線(廣西)、遊龍草、縷紅草、新娘花、五角星花、獅子草
原產地: 墨西哥、熱帶美洲。
分布: 廣被栽植為盆栽、吊缽、庭園綠籬、棚架植栽。
用途: 1.觀賞植物:由於花色鮮豔、葉形秀氣,廣被栽植為盆栽、吊缽、庭園綠籬、棚架栽植等作為綠化美化觀賞用。2.藥用:性味:全草:甘、辛、涼。效用:全草:消炎解熱,具有清熱消腫功效。治耳疔,痔瘺;種子:瀉下。
莖: 纏繞性草質藤本,全株柔弱纖細,光滑無毛,長可達 4 公尺以上,左旋纏繞他物生長。
葉: 葉互生,具長柄,葉片的輪廓卵形,長 5~10 公分,羽狀深裂為多數線形蔬離葉片,全形如魚骨架而甚美,鮮綠色,基部一對裂片復分歧;托葉 2 枚,與葉片略同型而小形。
花: 聚繖花序,腋生,花數朵,花梗甚長,花朵直立;萼片 5 枚,綠色,橢圓形,長約 0.5 公分,先端鈍而有小尖突;花冠高腳杯狀,長約 2.5 公分,鮮紅色,花管細長而脆弱,上部稍膨大,5 裂,呈三角形,展開如星狀;雄蕊 5 枚;子房上位,4 室,柱頭頭狀。花期春至秋季。
果實: 果實為蒴果,球形,長 0.7~0.8 公分,內有黑色種子數枚。
特性: 蔦蘿是一種纏繞性的一年生草本植物,由於花色鮮豔、葉形秀氣,很適合拿來點綴籬笆、陽台等地方。柔弱纖細的花莖,可以延伸長達四公尺以上,依附在籬笆上的模樣,就像是一條翻滾中的龍,故有「遊龍草」之稱。植株看來細小纖弱,但其實生性強健,極易栽培,只要在夏日裡充分給水,即可攀爬出一片綠色屏風了。花期為夏季,花冠筒呈長形漏斗狀,側面看來像高腳杯;花冠邊平展具五淺裂,由上往下看,就像五角形的小星星,甚為討喜。蔦蘿的花常開於清晨,於午後陽光直射時閉合。紅花種比白花種常見,且分枝性較強。蔦蘿都是以種子來繁殖,可自行留種,但種子常自行開裂散落,應注意分批採種,種子儲存至翌年春天再播種。蔦籮有紅、白、粉紅三色,種子宜直接播於盆中,需覆土,發苗後再除去弱小苗,可每月施用一千倍花寶三號花肥,生長期要以竹枝或窗花棚架,以便攀爬。

 

20230627 蔦蘿 (1).jpg

文章標籤

wang238322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科名: 無患子科(Sapindaceae)倒地鈴屬(Cardiospermum)
別名: 倒地鈴(臺灣),風船葛、金絲苦楝藤、野苦瓜、包袱草,假苦瓜、白花仔草、白花炮仔草、泡泡草、鬼燈籠、燈籠朴、天燈籠、三角燈籠、三角卜、三角泡、倒藤卜仔草、扒藤炮仔草、粽仔草、劈朴草、金絲苦鈴、風鈴草、炮掌果、假蒲達
原產地: 原產熱帶地區、台灣。
分佈: 中南部山區野地,海濱、路旁、牆角處、荒地或低海拔山區。

用途:

1.蔓籬、盆栽、觀賞用:現在已逐漸成為庭園觀賞植物。2.藥用:性味:全草或果實:苦、微辛、涼。效用:全草:散瘀消腫,涼血解毒,清熱利水。治黃疸,淋病,疔瘡,膿疱瘡,疥瘡,蛇咬傷。催吐、緩瀉、健胃、強壯、利尿、治神經痛、結石、風濕等,不勝枚舉,是十分可貴的野生植物。

莖:

文章標籤

wang238322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科名: 馬鞭草科(Verbenaceae)海州常山屬(Clerodendrum)
別名: 龍吐珠(廣州植物志),白萼赬桐(海南植物志),九龍吐珠、珍珠寶蓮、一點紅、臭牡丹藤、白花蛇舌草
原產地: 熱帶非洲。台灣於 1901 年日人田代安定氏從日本引進栽植。
分布: 台灣各地均有栽培。
用途: 1.園藝觀賞用:龍吐珠花萼乳白,花冠鮮紅,花絲白色長伸出,恰似玉龍龍口啣紅珠,故稱為龍吐珠,廣泛供盆栽、花廊、花架、庭園圍籬、花棚作觀賞用,為優良觀賞樹種。2.藥用:性味:全草:淡、平。效用:全草:清熱解毒。治慢性中耳炎,跌打損傷。
莖: 灌木狀藤本,莖伸長,長可達 3 公尺或更長,具多數分枝;小枝條帶黑色,四方形,有毛茸。
葉: 葉為單葉互生,卵狀橢圓形或橢圓形,長 5~12 公分,寬 2~6 公分,先端銳尖,基部鈍或心形,紙質,全緣;表面呈有光澤的暗綠色,背面淡綠色;表面光滑無毛茸,背面光滑無毛茸或散生毛茸;主脈 3 條於表面凹下而於背面隆起,側脈每邊 3~5 枚,細脈明顯而細緻;葉柄長 1~2.5 公分,光滑無毛茸。
花: 花數枚,陸續開放,花期甚長,開放時徑 1~1.2 公分,著生於小枝先端葉腋,呈聚繖花序排列呈圓錐狀;花序長 4~6 公分,細長,光滑無毛茸;花柄細長,長 0.4~0.8 公分,近似光滑無毛茸;花萼白色,深 5 裂,裂片闊披針形,長 1.5~1.8 公分,先端銳尖;花冠高盆形,長 3~3.5 公分,冠筒細長,長 2.5~3 公分,外面光滑無毛茸,內面略有毛茸,先端 5 裂;裂片卵形或橢圓形,豔紅色,長 0.6~0.9 公分,先端鈍;雄蕊 4 枚,著生冠筒內,遠挺出花冠外;花絲線形,細長,白色;花柱細長,遠挺出花冠外;柱頭 2 枚。
果實:

果實為核果,球形,藏於殘存的花萼內,內有黑色種子 4 枚。

特性: 龍吐珠屬常綠藤本攀緣植物,具有會纏繞的莖枝,初生的莖是方形的,漸漸衰老之後就變成圓形,它的分枝性很強,具有光澤,卵圓形。葉對生,有柄,紙質,全緣且葉脈明顯,呈卵橢圓形,先端尖銳。花頂生或腋出,具有長軸,呈圓錐狀繖形花序。常習見之花瓣部份實為苞片。真正的花自苞片中抽出,花冠高,盆狀,先端五裂,未開時鮮紅如珠;雄蕊細長,挺出花外,狀如吐珠。花期甚長,臺灣於初夏至深秋皆見開花;夏至秋季是盛花期,若光照充足甚至可整年開花;乳白色的花萼膨大成燈籠狀,真正的花瓣乃是鮮紅色的部份,而雌雄花蕊突出花冠之外,形成奇特的花形。它的花形十分有趣,三片乳白色的苞片緊緊合抱,而紅色的花瓣從花苞中探出頭,再配上伸出老長的雌雄花蕊,像極了傳說中的怒龍噴火焰的形狀,因而被命名為「龍吐珠」。

 

文章標籤

wang238322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界: 植物界 Plantae
演化支 維管束植物 Tracheophyta
演化支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演化支 真雙子葉植物 Eudicots
演化支 菊類植物 Asterids
目: 唇形目 Lamiales
科: 六苞藤科 Symphoremataceae
屬: 絨苞藤屬 Congea

----------------------------------

絨苞藤,唇形科、絨苞藤屬攀援狀灌木,它的莖、葉、花序尤其苞片都被絨毛,其又為藤本,故名絨苞藤,也叫康吉木、白糊木。

文章標籤

wang238322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科名: 黃褥花科(Malpighiaceae)三星果藤屬(Tristellateia)
別名: 三星果藤、星果藤、蔓性金虎尾、庚中藤
原產地: 菲律賓、馬來西亞、太平洋諸島亦有分佈,台灣產於恆春半島、蘭嶼海岸林邊。
分佈: 台灣產於恆春半島及蘭嶼近海叢林中。現普遍被栽培作綠籬藤架植栽。
用途: 1.適合濱海蔓籬、蔭棚:木質藤本,其耐旱、抗風、嗜陽光是理想的藤架植栽。
莖: 藤本灌木,莖上具有顯著皮孔,大多無毛,以柔軟的莖部纏繞攀爬,開花於枝端。

葉:

葉對生,先端銳或銳尖,基部圓或略呈心形;葉基有 2 腺體;葉柄具 2 小托葉;長 10~12 公分,寬 4~7 公分,銳尖至漸尖頭;葉柄約 1 公分。

花:

文章標籤

wang238322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科   名: 豆科(Fabaceae)葛藤屬(Pueraria)
別   名: 葛藤,葛(神農本草經),野葛(本草綱目),乾葛、甘葛、葛麻藤、雞齊、鹿藿、黃巾、黃葛藤、甘葛、粉葛、割藤、台灣葛藤、山葛根、野葛、Kausu(泰雅)、Abauzyan(排灣)
原產地: 韓國、日本、中國大陸及台灣。
分布: 台灣全境平地原野或低海拔山地,最高可達 1,500 公尺,開闊地或多陽光的地方。桃園之楊梅,苗栗之銅鑼、西湖,臺中之后里,南投之竹山,嘉義之竹崎,屏東及花蓮等地有栽培。
用   途: 1. 製藥原料:葛藤有粗大的地下根,可以製造「葛粉」是感冒藥「葛根湯」的原料,葛粉用於解酒。2. 食用:花可蒸食或煮食。嫩葉以沸水燙熟,再蘸調味料食用。3. 作飼料用:它的葉子也可當牲畜的飼料。4. 莖皮纖維供織布和造紙用:莖皮的纖維可織布,稱為「葛布」,古代應用甚廣,葛衣、葛巾均為平民服飾,葛紙、葛繩應用亦久。5.葛藤也是一種良好的水土保持植物:為崩塌地先驅植物,山野及沿海堤防上亦常見大量生長,能自成群落生長。6.藥用:性味:根:辛、苦、平。效用:根:清熱,透疹,生津止渴。治麻疹不透,吐血,消渴,口腔破潰;葉、藤莖、種子、花:解熱,鎮痛。葛根供藥用,有解表退熱、生津止渴、止瀉的功能,並能改善高血壓病人的項強、頭暈、頭痛、耳鳴等症狀。有效成分爲黃豆甙元(daidzein)、黃甙 (daidzin) 及葛根素 (puerarin)等。
莖: 蔓性草本,根為塊根、粗厚,長時可達 1 公尺,厚則可達 15 公分,可食用或供藥用,莖細長,基部木質化,長可達 5~15 公尺,基部木質性,具有多數分枝,匍匐性或纏繞性,有褐色反曲的長剛毛。
葉: 三出複葉,小葉菱狀卵形或卵狀披針形,長 15~20 公分,寬 7~14 公分,先端銳尖或略呈短尾狀,基部鈍或略歪,全緣或 2~3 裂;頂生小葉最大,且有小葉柄,小葉柄長 1.5~2.5 公分,有毛茸,側生小葉柄且僅呈節狀的膨大;托葉卵狀披針形,長 1.5~2.5 公分,小葉托葉線形,長 0.5~0.8 公分。
花: 花紫紅色、多數,呈密集的總狀花序,花序軸長 20~50 公分,密生黃白色毛茸,花萼基部的小苞片線狀披針形,長 0.5~0.7 公分,早落;花萼長 0.7~1 公分,外面密生毛茸,上位花萼近似全緣,先端銳尖,最下位裂片長披針形,長 0.6~0.9 公分;蝶形花冠藍紫色或紫色,長 2~3 公分;萼片 5 齒裂,齒片披針形;旗瓣闊圓形,長 1.5~2.5 公分,先端鈍圓,基布有爪,紫紅色,中部以下有一黃色斑塊,其下有一小紫斑,翼瓣狹橢圓形,長 1.5~2 公分,基部單耳垂形,龍骨瓣長約 2 公分,單側耳垂形,均有細長的爪;雄蕊 10 枚,兩體(9+1);子房線形,花柱彎曲。花期 4~8 月。
果: 果為莢果,線形,扁平,長 9~12 公分,寬 0.9~1.2 公分,密生黑褐色毛茸,內有種子 8~20 枚。果期 8~10 月。
特徵: 多年生落葉性纏繞性藤本,塊根肥大,全株被褐色或赤褐色毛,長達 10 公尺以上。葉互生,三出複葉,總葉柄甚長,基部具小托葉 2 枚,頂生小葉柄較兩側小葉柄長,葉片菱狀卵形,長 10~20公分,寬 10~18 公分,基部圓形,先端急尖,常鈍狀波緣裂或全緣,側生小葉較小,偏橢圓形或偏菱狀橢圓形,外側淺裂或 2~3 波狀淺裂,葉片兩面皆被白色伏生短柔毛。。花期夏至秋季,排列成複總狀花序,花紫紅色,苞片較小苞片為長,翼瓣短於龍骨瓣。莢果線形、扁平,長 6~9 公分,寬 0.7~1 公分,密被黑褐色毛茸;種子卵圓形而扁,赤褐色,有光澤。但是攀緣蔓延迅速也常成為幼小林木的殺手。

 

20221029 台灣葛根 (1).jpg

文章標籤

wang238322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科名:

旋花科(Convolvulaceae)牽牛花屬(Ipomoea)

別名:

文章標籤

wang238322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科名:

夾竹桃科(Apocynaceae)黃蟬屬(Allamanda)

別名:

文章標籤

wang238322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科別: 夾竹桃科(Apocynaceae)黃蟬屬(Allamanda)
別名: 大紫蟬、紫蟬、紫蟬花、紫花黃蟬
原產地: 巴西
分布: 被廣泛栽種為大型盆栽、圍籬、小花棚美化植栽
用途: 1.園藝觀賞用:適合作大型盆栽、圍籬、小花棚美化。
莖: 常綠直立蔓性藤本植物,株高可達 3 公尺,莖、徑枝密生絨毛,有白色乳汁
葉: 單葉 3~4 枚輪生,葉橢圓至倒卵形,葉端突尖,全緣,徑枝和葉背的羽脈密生毛茸。
花: 花大形,淡紫紅色,冠喉顏色較深,花徑可以達 10 公分;頂生或者是腋生,組成總狀花序式的聚繖花序;花萼 5 深裂,內面基部無腺體,裂片披針形;花冠漏斗狀,下部圓筒狀,向上擴大而成鐘狀的冠簷,頂端 5裂,寬大,裂片圓至截形,基部向左覆蓋;副花冠退化成流蘇狀被緣毛的鱗片,著生在花冠筒的喉部;雄蕊 5 枚,著生在花冠筒的喉部;花絲極短,花藥與柱頭分離,披針形,頂端漸尖,隱藏在花喉內,基部圓形;花盤厚,肉質環狀,全緣或不明顯 5 裂;子房全緣,一室,具 2 個側膜胎座,花柱絲狀,柱頭基部膨大成環狀,頂部圓錐狀;胚珠多數,每胎座 2 至多排。
果實: 蒴果,扁卵形,未熟果青綠色,長約 5 公分,寬約 4 公分  厚約 1.5 公分, 果皮密布 1~1.5 公分軟刺,熟後呈黑褐色,開裂成 2 瓣;內有圓形膜狀翅果約 20 片,互相覆蓋,扁平,邊緣具翅,翅果含膜翅徑約 2 公分;胚乳肉質,胚根短而在上。
特徵: 大紫蟬為夾竹桃科常綠蔓性藤本植物,株高可達 3 公尺,莖、葉面及葉背之葉脈密生絨毛,有白色乳汁;單葉 3~4 枚輪生,葉橢圓至倒卵形,葉端突尖,全緣,徑枝和葉背的羽脈密生毛茸;花冠漏斗形,上緣 5 裂,裂片基部彼此交疊,裂端圓至截形。花頂生或者是腋生,淡紫紅色,冠喉顏色較深,花徑可以達 10 公分。植株的白色汁液,乳汁具有毒素, 皮膚接觸汁液會引起紅腫過敏, 誤食者會導致噁心、嘔吐、腹瀉、發高燒等症狀出現。全年均能開花,但以夏秋較盛開,性喜高溫多溼。

 

20221001 紫蟬花 (1).jpg

文章標籤

wang238322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科名:

紫薇科(Bignoniaceae)紫薇屬(Bignonia)

別名:

文章標籤

wang238322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科別: 瓜科 ( Cucurbitaceae)苦瓜屬(Momordica)
別名: 木鱉子、臭屎瓜、木蟹、狗屎瓜、天草、漏苓子、土木鱉、木別子、木鱉瓜、藤桐,木鼈子(開寶本草),番木鼈(中國經濟植物志),糯飯果(雲南河口),老鼠拉冬瓜,Zyazyai(排灣)
原產地: 中國大陸廣東、廣西、江西、湖南和四川,台灣
分布: 台灣全島中南部、東部平野、低海拔森林中。
用途: 1.食用:未熟的綠色果實可煮食,但熟果種子,有毒且有惡臭,不能食用。嫩莖葉及未熟之青果均可當蔬菜煮食或炒食;台灣原住民將成熟後紅色的果肉拿來拌飯吃,據說很甜美,因為只有種子有毒,不要把它咬破吃掉就不會有事。2.藥用:性味:種子:苦、微甘、溫,有毒。效用:種子:解毒,消腫,散結。根、葉:消炎解毒,消腫止痛。治癰瘡腫毒,淋巴結炎,乳癰,瘰癧,痔漏,疥癬,禿瘡種子:有毒。消腫散瘀,解毒生肌。治癰腫,疔瘡,膿腫,乳癰,頭癬,痔瘡,無名腫毒,疳積痞塊,風濕痹痛。
莖: 草質藤本,長 4~8 公尺。塊根粗壯,近圓柱形,稍有分枝,表面淺棕黃色。莖幾無毛,有稜線;捲鬚單一。
葉: 葉互生,葉柄長 5~10 公分,葉片三角形,3~5 掌狀淺裂至深裂,長 8~22 公分,寬近於長,先端短漸尖,基部心形,近葉柄兩側處各有 1~2 個較大的腺體;中裂片菱狀卵形,側裂片三角卵形,邊緣有波狀三角形齒。
花: 花雌雄異株或單性同株,單生,花梗甚長,每花有1綠色圓腎形苞片,長 3~4 公分,全緣;花萼 裂,具暗紫色條紋;花冠鐘狀,淺黃色,直徑約6公分,裂,裂片倒卵狀橢圓形;雄花花冠裂片不等大,雄蕊 3,花絲極短,具 個有蓋的蜜囊;雌花花冠裂片近等大,子房下位。花期 5~9 月。
果實: 果實寬橢圓形至卵狀球形,長 10~16 公分,直徑 8~9.5 公分,橙黃色,有肉質刺狀突起,果梗長 7~10 公分。種子大,35~75 粒,長約 2 公分,寬約 1.2 公分,黑褐色,外有一層鮮紅色帶甜味的黏滑膜,似鱉甲狀。果期 9~11 月。
特徵: 多年生草質大藤本,根呈塊狀,卷鬚不分叉;葉片膜質,輪廓呈廣卵狀心形,長寬都在 8~22 公分之間,3~5 裂,裂片邊緣有小齒牙或近於全緣,葉柄基部有 2~4 枚腺體;花雌雄異株,雄花具長梗,單一或 3~5 朵聚生,花梗長 5~15 公分,苞片圓腎形,花萼片廣披針形,花冠淡黃色,寬鐘形,花徑 6~8 公分,瓣基黑色,雄蕊3枚,雌花梗長 2~5 公分,子房密生刺狀突起;果實橢圓形,長 10~16 公分,成熟時紅色,表面有多數軟刺。

20221029 木鱉子 (1).jpg

20221029 木鱉子 (2).jpg

文章標籤

wang238322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