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科名: 使君子科(Combretaceae)使君子屬(Quisqualis)
別名: 使君子(嘉祐本草),留求子『草木狀』,史君子『藥譜』,五稜子『藥材匯編』,山羊屎『台灣』,留球子、留求子、冬均子、病柑子、杜蒺藜子、水君木葉、色干子、色乾子、色干根、史君根、吏君子、水君子、水君葉、四君子、四蜀使君子、舀求子、君子仁、索子果、郭砸滿、郎姆活、仰光藤
原產地: 中國雲南、廣東、福建;印度、馬來西亞、菲律賓及東南亞等地。台灣於 1830 年由華南引入,1907 年日人田代安定氏再由日本引入,今各地普遍零星栽植。
分佈: 生於山野、林間及庭園栽培,被廣泛種為庭園綠廊。
用途: 1. 觀賞用:植株開花甚美,可供庭園、綠廊觀賞用。2.藥用:其果味甘,治小兒蟯蟲,小便白濁。花葉可提煉香精。性味:果實:甘、溫,有小毒。成熟果實:有毒。效用:果實:殺蟲消積,健脾。治蛔蟲腹痛,小兒疳積;根及莖:殺蟲,開胃,健脾去濕,止咳。治咳嗽,蛔蟲病,呃逆,腸胃虛弱,風濕症。葉:殺蟲,消疳,開胃。治疳積。
莖: 灌木狀藤本;莖伸長,長可達 5 公尺或更長,常須攀援其他植物或物體始能往上爬,具有多數分枝;小枝細長,幼嫩部份常帶鐵鏽色毛茸,直立,斜上昇或下垂。

葉:

葉為單葉對生,長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 7~12 公分,寬 3.5~4.5 公分,先端漸尖,基部近於心形,紙質,全緣或波狀緣,表面呈稍帶光澤的綠色,背面淡綠色,背面於新葉階段帶有柔毛,後則變為近似光滑無毛;葉柄長 0.8~1 公分,其下部為永存性,逐漸硬化,光滑無毛或略有毛茸。

花:

花多數,呈頂生的穗狀花序排列,有時略呈圓錐狀,紅色或粉紅色,密生,花萼筒細長,先端淺 5 裂;花瓣 5 枚,長橢圓形;雄蕊 10 枚,著生於花萼筒上,花絲纖細而短,子房下位,一室,胚珠 3~4 枚,花柱極長。5~10 月開花。
果實: 果實為核果,狹橢圓形橄欖狀,長 2.5~3 公分,外具 5 稜,黑色。

特性:

短期落葉性藤本攀緣性灌木,植株各部有銹色短絨毛;幼時全株被銹色柔毛,初具直立莖,後葉柄變形,呈刺狀能攀延伸。葉對生,有短柄,長橢圓形,先端漸尖形,基部近心形,全緣,長 7~12 公分,寬 4~6 公分,葉柄基部宿存,並逐漸硬化為刺狀。繖房狀穗狀花序頂生,花瓣由白變紅,有香氣,花瓣 5 片,萼筒細長,5 裂,裂片為三角形,雄蕊 10 枚,花絲細而短,子房下位,花柱極長。果實橄欖狀,成熟時黑褐色,有五稜。花果期為 5~10 月。
其他: 此名來自人名,相傳古時的潘州有一醫者名曰「郭使君」,他善用此植物的果實來為小兒治病,後人為感念他,乃以其名做為此植物之名。明‧本草綱目李時珍曰:「按稽含『南方草木狀』謂之留求子,療嬰孺之疾,則自魏晉已用,但名異耳。」

 

20230727 使君子 (1).jpg

20230727 使君子 (2).jpg

20230727 使君子 (3).jpg

20230727 使君子 (4).jpg

20230727 使君子 (5).jpg

20230727 使君子 (6).jpg

20230727 使君子 (7).jpg

20230727 使君子 (8).jpg

20230727 使君子 (9).jpg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ang23832245 的頭像
    wang23832245

    wang23832245的部落格

    wang238322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