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野生植物 (2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科   名: 酢醬草科(Oxalidacaea)酢醬草屬(Oxalis)
別   稱: 酢漿草(唐本草),酸味草(廣州)、鳩酸(唐本草)、酸醋醬(河南),酢醬草、黃花酢醬草、黃花酢漿草、鹽酸草、鹽酸仔草、三葉酸、三角鹽酸、山鹽酸、蝴蠅翼、Puunokku(泰雅);Puunokku(排灣)
分   布:  臺灣全島海拔二千三百公尺以下地區均可見到,各離島也有,常成片生長於庭院,路旁、農地及空曠的荒廢地。
用   途: 1.食用:嫩莖葉沸水燙煮後,瀝乾後,再行炒、煮、炸等食之。2.蝴蝶食草:酢漿草是沖繩小灰蝶幼蟲的食草。3.蜜源植物:酢漿草的花是台灣波紋蛇目蝶、台灣紋白蝶、沖繩小灰蝶、紋白蝶和黃紋粉蝶的蜜源植物。4.藥用:性味:全草:酸、涼。效用:全草:清熱解毒,安神降壓,利濕涼血,散瘀消腫。治痢疾,黃疸,吐血,咽喉腫痛,跌打損傷,燒燙傷,痔瘡,脫疘,疔瘡,疥癬。全草亦可入藥,具消腫解毒,利濕清熱之功效。內服主治肝腸炎等,外用治跌打內傷,惡瘡腫癤,毒蛇咬傷,燙傷火傷等。
莖: 草本,莖蔓性匍匐或斜上昇,被疏柔毛,在節處生根,主根肥厚,頂端著生多數小枝,小枝直立生長。
葉: 3 出複葉,互生,具長柄,柄長 1~7 公分;小葉片長 0.3~1.5 公分,寬 0.5~2 公分,倒心形,葉基銳形,葉尖鈍形,微凹頭,葉緣全緣;托葉小,明顯。
花: 花 1~多數朵,黃色,腋生,花冠長 0.7~1 公分,徑 0.4~0.7 公分,被疏柔毛;花梗長 0.6~1.5 公分,圓筒形;花萼 5 片,長 0.2~0.3 公分;花瓣 5 片,長 0.4~1 公分;雌雄同株,雄蕊 10 枚,5 長 5 短;子房 5 室,花柱 5 裂。花期全年。
果實: 果實為蒴果,長條圓錐狀,長 1.5~2.5 公分,5 稜,縱裂;種子多數,扁闊卵形,具有 7~9 條橫皺紋。酢漿草的蒴果成熟時,會像機關槍一樣,用白色的物體(種子的種瓣)將褐色的種子彈出去。
特性: 多年生葡匐草本,莖橫臥地面,被疏柔毛,在節上生根;複葉具小葉三枚,互生。小葉通常為倒心形,無柄,幾乎全年開花,春季花開最旺,花呈繖形花序,黃色,徑約 1 公分,萼綠色,5 片,花瓣亦為五片,倒心形。果實為縱裂之蒴果,圓筒狀,長約 1~1.5 公分。果實成熟後會自動迸裂。小葉入夜會「睡眠」,白晝時三小葉平展,入夜後陽光消失,小葉就逐漸下垂,好似睡覺般。

 

20241117 酢醬草 (11).jpg

文章標籤

wang238322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科名:

蓼科(Polygonaceae)蓼屬(Polygonum)

別名:

文章標籤

wang238322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科名: 茄科(Solanaceae)茄屬(Solanum)
別名: 光果龍葵,美洲龍葵、烏甜仔菜、黑珠仔菜、牛酸漿、烏仔菜、少花龍葵
原產地:

廣泛分佈於熱帶和亞熱帶,在南歐罕見,被認為原產於南美洲。 在其大部分範圍內,它是一種可變的世界性雜草。 它也發生在新西蘭和澳大利亞。

分佈: 台灣全島中低海拔荒廢地、路旁及田野都可見到他的蹤跡。
用途 1. 園藝觀賞:生命力強健,容易照顧,可作綠化美化植物。 2. 食用:龍葵的幼苗、嫩葉是一道可口的野菜,入口味道微苦而後甘,可以汆燙、炒食、煮湯,也可以煮粥。黑熟的果實可食用,滋味略酸甜可口。3.藥用:全草:有小毒。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利尿癰腫,丹毒,癌症,疔瘡,跌打,慢性咳嗽喘痰,水腫,癌腫;根:治痢疾,淋濁,帶下,跌打,癰疽腫毒;成熟果實:治扁桃腺炎,疔瘡;種子:明目,鎮咳,祛痰。治乳蛾,疔瘡。
莖: 莖直立,多分枝,基部有時木質化,有縱直稜線,沿稜密生細刺,被細毛,高 20~100 公分;根圓錐形,淡黃色,多分枝,主根常木化。

葉:

文章標籤

wang238322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科別:石竹科

別名:台灣康乃馨、高山康乃馨

文章標籤

wang238322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科   名: 三白草科(Saururaceae)三白草屬(Saururus)
別   稱: 三白草,水檳榔、水荖仔、水荖葉、水荖、水木通、三白根、三點白、五路葉白、五路白、塘邊藕、水茄苳、過山籠、白花蓮、白葉蓮、白舌骨、白面姑、水木通、白水雞、白花照水蓮、天性草、田三白、白黃腳
原產地: 中國韓國日本琉球菲律賓中南半島印度
分   布: 分布於平地至低海拔山區,生長在池澤、水田、溝渠等各類濕地。產於基隆、台北、新竹郊野,平地至低山區或沿海溼地。
用   途:  1.觀賞用:水生植物,。2.藥用植物:性味:根、莖、全草:辛、甘、寒。效用:全草:清熱利尿,解毒消腫。用於尿路感染、腎炎水腫、黃疸、腳氣、婦女白帶過多;外用疔瘡癰腫、皮膚濕疹,毒蛇咬傷。全草採地下莖,洗淨,稱水荖根,鮮用,根為利尿、治水腫、淋病;地上部全年採地上部稱水荖,鮮用或曬乾,治水腫腳氣、利尿、消腫;全草帶根稱塘邊藕,利尿、清熱毒。
莖: 高 30~100 公分,莖直立,地下莖匍匐,較粗,白色。
葉: 單葉互生,紙質,具葉柄,長 1~3 公分,基部與托葉合生為鞘狀,略抱莖;葉片卵形或卵狀橢圓形,長 4~15 公分,寬 3~6 公分,先端漸尖或短尖,基部心形或耳形,全緣,兩面無毛,基出脈 5。
花: 總狀花序 ,腋生,疏被纖細毛,花密生,花序具 2~3 片乳白色葉狀總苞;花小,無花被,生於苞片腋內;雄蕊  6~7 枚,花絲與花藥等長;雌蕊 1,雌蕊柱頭 4 分歧,心皮 3~5 枚,子房上位,圓形,柱頭 4。花期自 4月~7月。
果實: 蒴果闊卵形,褐色,種子橢圓形,褐色,有稜。果實分裂為 4 個果瓣,分果近球形,表面具多疣狀突起,不開裂。種子球形。果期 8~9 月。
特   性: 多年生草本植物,高 30~100 公分,莖直立,地下莖匍匐,較粗,白色。單葉互生,紙質,具葉柄,長 1~3 公分,基部與托葉合生為鞘狀,略抱莖;葉片卵形或卵狀橢圓形,長 4~15 公分,寬 3~6 公分,先端漸尖或短尖,基部心形或耳形,全緣,兩面無毛,基出脈 5。總狀花序 ,腋生,疏被纖細毛,花密生,花序具 2~3 片乳白色葉狀總苞;花小,無花被,生於苞片腋內;雄蕊  6~7 枚,花絲與花藥等長;雌蕊 1,雌蕊柱頭 4 分歧,心皮 3~5 枚,子房上位,圓形,柱頭 4。花期自 4月~7月。蒴果闊卵形,褐色,種子橢圓形,褐色,有稜。果實分裂為 4 個果瓣,分果近球形,表面具多疣狀突起,不開裂。種子球形。果期 8~9 月。快開花時,上面的葉片有二或三片變白,因此稱為三白草,夏季以後會漸漸變成淡綠色;花穗抽出後是下垂的,但是從下部逐漸花開後,會漸漸直立。

 

20240427 三白草 (6).jpg

文章標籤

wang238322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科名:

蕁麻科(Urticaceae)苧麻屬(Boehmeria)

別名:

文章標籤

wang238322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科名 報春花科=櫻草科(Primulaceae)珍珠菜屬(Lysimachia)
別名: 茅毛珍珠菜濱拂子濱排草珍珠菜濱海珍珠菜
原產地 中國大陸產於廣東、福建、浙江、江蘇、山東、遼寧等省沿海地區和臺灣。生於海濱沙灘石縫中。日本、朝鮮、菲律賓以及太平洋、印度洋島嶼均有零星分佈。
分布 台灣全境及澎湖、蘭嶼、綠島、小琉球,濱海地區。
用途: 1.藥用:全草:性味:微鹹、平。效用:全草:清熱解毒,利濕。治肝病,胃病,疝氣;葉:治腫毒。
莖: 二年生草本,全體無毛。莖簇生,直立,高 10~50 公分,圓柱形,稍粗壯,通常上部分枝。
葉: 葉互生,匙形或倒卵形以至倒卵狀長圓形,長 6~12 公分,寬0.5~2.5 公分,先端鈍圓,基部漸狹,上面綠色,有光澤,下面淡綠色,兩面散生黑色粒狀腺點;葉柄長 0.5~2.5 公分,但上部莖葉常無柄。
花: 總狀花序頂生,初時因花密集而成圓頭狀,後漸伸長成圓錐形,通常長 3~12 公分,直立;苞片匙形,花序下部的幾與莖葉相同,向上漸次縮小;花梗與苞片近等長或稍短;花萼長 0.4~0.7 公分,分裂近達基部,裂片廣披針形至橢圓形,先端銳尖或圓鈍,周邊膜質,中肋顯著,背面有黑色粒狀腺點;花冠白色或粉紅,長約 0.9 公分,基部合生部分長達 0.2 公分,裂片舌狀長圓形,先端鈍,直立;雄蕊比花冠短,花絲貼生至花冠裂片的中下部,分離部分長約 0.15 公分;花藥長圓形,長約 0.12 公分,藥隔頂端具硬尖頭;花粉粒具 3 孔溝,近長球形[(26~30) × (20~22)微米],表面具不明顯的網狀紋飾;子房圓錐形,上部漸狹與花柱相連;花柱長約 0.4 公分。花期 3~6 月。
果實: 蒴果梨形,直徑約 0.5 公分。果期 5~8 月。
特性: 越年生草本,多分枝,叢生狀,株高 15~40 公分,莖常帶紫紅色,枝葉稍肉質。葉互生,具短柄或幾無柄,葉片長倒卵形或長橢圓形,長 2~5 公分,寬 1~2.5 公分,基部漸狹至楔形,先端鈍圓或尖形,全緣反卷,背面具黑色腺點。花單生枝上葉腋,梗長 1~2.5 公分;萼 5 深裂,裂片廣披針形,具腺點;花冠白色至粉紅色,徑 1~1.2 公分,5 深裂,裂片橢圓形或長卵形;雄蕊 5 枚;子房球形,柱頭細尖。果實為蒴果,球形,徑 0.4~0.6 公分,熟時棕褐色或紫褐色。花期 3~6 月。果期 5~8 月。

 

20240405 茅毛珍珠菜 (11).jpg

文章標籤

wang238322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科 名: 繖形花科(Apiaceae)當歸屬(Angelica)
別 名: 毛當歸、山當歸、濱獨活、獨活
原產地: 台灣固有。
分布: 台灣北部及東部海岸,常成群生長或散生。
用 途: 1.藥用:性味:根:辛、溫。效用:根:有祛風,去濕,散寒,止痛之效。治感冒,頭痛,眩暈,齒痛,氣管炎,風寒痹痛,手腳攣痛,月經不調,經閉腹痛,崩漏,癥瘕結聚,癰疽瘡傷。消炎,鎮靜,調經和血。2.蜜源植物:花是黑頭大白斑蝶的蜜源植物。
莖: 多年生大型草本;根粗,塊莖狀;莖高 1~2 公尺,基部粗 3~6 公分。
葉: 基生葉和下部葉大,三角形,長 50~100 公分,寬 8~20 公分,三出式羽狀分裂,小葉厚,兩面脈上均被短柔毛,寬卵形,長 15~20 公分,寬 10~15 公分,頂端鈍,基部心形或圓形,邊緣具鈍鋸齒;葉柄質硬,具寬鞘;頂端的莖生葉簡化成顯著膨大的和近於葉的葉鞘。
花: 繖形花序大,密生短柔毛;花序梗粗壯,長 5~15 公分;總苞片 1~2 或無;輻枝 20~30,長 4~7 公分,近等長; 小總苞片數枚,線狀披針形,比花短,具短柔毛,頂端尖,花柄長 0.5~1 公分,伸展,上舉;花白色,萼齒退化;花瓣卵形,頂端狹而彎曲,背面有硬毛;花絲比花瓣長 2 倍;花柱短而下彎;花柱基短圓錐狀;子房有硬毛。花期 3~4 月。
果: 果實為離果,極壓扁,多少被短柔毛,長圓形,長 0.6~0.8 公分,寬 0.4~0.6 公分,頂部和基部微缺,背稜矮而圓,側翅寬、木栓質,厚;心皮柄近 2 全裂,稜槽中有油管 2~3,合生 7~8,胚乳腹面平直。果期 4~6 月。
特徵: 多年生大草本;株高 1~2 公尺,含白色乳汁;根粗大,塊狀;基部莖塊 3~6 公分。根生葉或下部葉大形,葉柄基部膨大包莖,帶淡紫色斑紋,葉輪廓三角形,3 出 2 回羽狀複葉,長 50~100 公分,寬 20~80 公分,小羽葉對生,小葉片廣卵形,長 15~20 公分,寬 10~15 公分,基部心形或近圓形,鈍鋸齒緣,兩面葉脈被短柔毛,頂生小葉常為 3 裂。複繖形花序大形,頂生,花葶長達 1 公尺,中空,密生短柔毛;花梗粗大,長 5~15 公分基部葉狀苞片 1~2 枚或缺如,小花梗長 0.5~1 公分;花冠白色或乳白色;花萼齒狀,不明顯;花瓣 5 枚,卵形,先端尖而內彎,背面被毛;雄蕊 5 枚與花瓣戶生,花絲長為花瓣之 2 倍;花柱短。果實扁平狀長橢圓形,長 0.6~0.8 公分,寬 0.4~0.6 公分,兩端凹入,具稜翼。花期 3~4 月。果期 4~6 月。

 

20240405 濱當歸 (6).jpg

文章標籤

wang238322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科名:

茄科(Solanaceae)枸杞屬(Lycium)

別名:

文章標籤

wang238322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科名: 密穗桔梗科(Sphenocleaceae)桔梗科(Campanulaceae)尖瓣花屬(Sphenoclea)

別名:

密穗桔梗、長穗野漆、木空菜、長穗漆、楔狀果草、楔瓣花、水金凰、鵝草(Gooseweed)

原產地:

文章標籤

wang238322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科別: 莧科(Amaranthaceae)牛膝屬(Achyranthes)
別名: 紫莖牛膝、台灣牛膝、牛膝、掇鼻草、對結草(台灣),雲牛膝(雲南),褐葉牛膝、褐葉土牛膝、紅褐毛牛膝、紅骨蛇、雞骨癀。土牛膝(藥材名)
原產地: 中國大陸南部及西南部。印度、台灣和琉球亦有分布。
分佈: 台灣全境荒野至低海拔山區草叢中、疏林內或陰涼路旁。
用途: 1.食用:ㄅ.嫩莖葉洗淨後,可直接炒食或煮蛋花湯等。 ㄆ.以沸水燙熟後撈起,再拌或蘸調味料食用。2.藥用:性味:全草:苦、平;根:酸。效用:全草:活血通經,利尿通淋,清熱解毒,舒筋,強精,利尿。治感冒,酒感,齒痛,喉痹,糖尿病,高血壓,夢遺,陰痿,疝氣,腰膝酸痛,風濕痺腫,閉經,淋濁,疔瘡癰腫,毒蛇咬傷,下消白帶。
莖: 多年生草本,高 80~150 公分,分枝,全株被毛;莖方形,節部膨大,枝條赤褐色
葉: 對生,柄長 0.5~2 公分,葉片紙質,橢圓形或矩圓狀到卵形,長 2~10 公分,寬 1.5~4 公分,基部鈍圓形或楔形、廣楔形,先端長尖,全緣或波狀緣,兩面密生柔毛。
花: 穗狀花序頂生或腋生,直立,長 10~30 公分,花期後反折;總花梗具稜角,粗壯,堅硬,密生白色伏貼或開展柔毛;花長 0.3~0.4 公分,疏生;苞片 1 枚,卵形,瞙質;小苞片 2 枚,翹刺狀,長 0.25~0.45 公分,堅硬,光亮,常帶紫色,基部兩側各有 個薄膜質翅,長 0.15~0.2 公分,全緣,全部貼生在刺部,但易於分離;花被片披針形,長 0.35~0.5 公分,長漸尖,花後變硬且銳尖,具 脈;花萼片 5 枚;雄蕊 5 枚,長 0.25~0.35 公分;退化雄蕊頂端截狀或細圓齒狀,有具分枝流蘇狀長緣毛;子房上位,花柱 1 枚。
果實: 胞果卵形,長 0.25~0.3 公分,長橢圓形,被宿存苞片及萼包住。種子卵形,不扁壓,長約 0.2 公分,棕色。花果期夏季至冬季間。種子具剛毛,會附著於人畜身上,散播繁殖。
特性:

多年生草本,高 80~150 公分,分枝,全株被毛;莖方形,節部膨大,枝條赤褐色。葉對生,柄長 0.5~2 公分,葉片紙質,橢圓形或矩圓狀到卵形,長 2~10 公分,寬 1.5~4 公分,基部鈍圓形或楔形、廣楔形,先端長尖,全緣或波狀緣,兩面密生柔毛。穗狀花序頂生或腋生,直立,長 10~30 公分,花期後反折;總花梗具稜角,粗壯,堅硬,密生白色伏貼或開展柔毛;花長 0.3~0.4 公分,疏生;苞片 1 枚,卵形,瞙質;小苞片 2 枚,翹刺狀,長 0.25~0.45 公分,堅硬,光亮,常帶紫色,基部兩側各有 個薄膜質翅,長 0.15~0.2 公分,全緣,全部貼生在刺部,但易於分離;花被片披針形,長 0.35~0.5 公分,長漸尖,花後變硬且銳尖,具 脈;花萼片 5 枚;雄蕊 5 枚,長 0.25~0.35 公分;退化雄蕊頂端截狀或細圓齒狀,有具分枝流蘇狀長緣毛;子房上位,花柱 1 枚。胞果卵形,長 0.25~0.3 公分,長橢圓形,被宿存苞片及萼包住。種子卵形,不扁壓,長約 0.2 公分,棕色。花果期夏季至冬季間。

 

文章標籤

wang238322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科名: 禾本科(Gramineae)甘蔗屬(Saccharum)

別名:

甜根子草(亞洲文會會報新22卷),割手密(廣東),濱芒、猴蔗、黑猴蔗、野蔗、甘蔗萱

原產地:

文章標籤

wang238322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科名: 禾本科(Gramineae)芒屬(Miscanthus)
別名: 五節芒,寒芒、菅草、菅蓁、芒草、芭茅、石茅『鋼目』、大巴矛(貴州)、菅仔(台灣)、萱仔、牛草、馬兒桿、Zyabiya(排灣)
原產地: 遠東至波里尼西亞、台灣、華南地區、泛亞洲東南部熱帶至亞熱帶地方。
分佈: 台灣全島低海拔山野、溪流旁、荒廢地、丘陵地以至海岸皆有。
用途: 1.食用:抽出花軸取用其細嫩的部分可炒食,或挖掘其嫩筍亦可炒食。2. 日常用途:綁成掃把、編成防風牆、編成茅草屋。屏東地區原住民,割取作為牆垣以擋風遮蔭,平埔族或漢人常作為飼養水牛的牧草。果穗可供花材,庭植為防風定砂植物。早期將五節芒晒乾綑綁好之後,可鋪在屋頂上,用作遮雨;使用一段時間之後五節芒若腐爛了,可直接一層層鋪蓋新的五節芒於其上。3.觀賞、工業用。4.藥用:性味:根、莖:辛、溫。效用:根莖:順氣,發表、除瘀。治月經不調、小兒痘疹不出、小兒疝氣。
莖: 多年生草本,高約 1~3 公尺,地下莖非常發達,莖節處常有粉狀物,節處通常被白粉狀。

葉:

葉片長 50~120 公分,寬 1.5~3 公分,細長如甘蔗葉;葉舌長約 0.2 公分,圓形,被纖毛;葉緣含有矽質,具堅硬的鋸狀小齒,能割傷皮膚。

花:

文章標籤

wang238322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科名: 忍冬科(Caprifoliaceae)蒴藋屬(Sambucus)
別名: 冇骨消,台灣蒴藋、蒴藋(名醫別錄)、七葉蓮、七珊瑚花、珊瑚花、陸英(神農本草經)、接骨草(本草綱目)
原產地: 台灣、中國大陸
分佈: 陽性植物,極粗放,由低海拔至中高海拔 2,300 公尺均有分佈,山麓平野常見。
用途: 1. 蜜源植物:是本土固有植物中最重要的蜜源植物。2. 野外求生植物:嫩莖葉可食。3. 藥用:莖與葉曬乾之後是民間治療跌打損傷、消腫毒的漢方藥「蒴藋」,因此,他有一個別名稱作「台灣蒴藋」。性味:全草或根:甘、酸、溫,有小毒。效用:全草:消腫解毒,利尿,解熱鎮痛,活血散瘀。治肺癰,風濕性關節炎,無名腫毒,腳氣浮腫,泄瀉,黃疸,咳嗽痰喘;外用治跌打損傷,骨折。
莖: 亞灌木,莖直立而多分歧,高 2~3 公尺;莖髓心很軟,全株光滑,枝稍為草質狀,有腥臭味。

葉:

葉對生,奇數一回羽狀複葉,長可達 30 公分,具長柄,柄長 3~7 公分;小葉 3~9 枚,對生,近乎無柄,長 10~15 公分,寬 2.5~4 公分,橢圓狀披針形,葉基圓形或鈍形,略呈歪形,葉尖漸尖形,邊緣有細鋸齒。

花:

文章標籤

wang238322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科名:

旋花科(Convolvulaceae)土丁桂屬(Evolvulus)

別名:

文章標籤

wang238322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科名:

豆科(Leguminosea)木山螞蝗屬(Dendrolobium)

別名:

文章標籤

wang238322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科名: 唇形科(Labiatae)仙草屬(Meson)
別名: 仙草、田草、洗草、仙草凍、仙草乾、仙草舅(臺灣),涼粉草及仙人凍(本草綱目拾遺),仙人草(職方典),涼粉草(廣州植物志),仙草(植物分類學報 8 卷 1 期),仙人草(廣東梅縣),,仙人凍、仙人伴(廣東)
原產地: 中國大陸產於浙江,江西,廣東,廣西西部及臺灣;生於水溝邊及乾沙地草叢中。
分佈: 分布於台灣海拔1200公尺以下之山麓。栽培地區廣及新竹縣關西鎮,苗栗縣三義、三灣鄉、獅潭及銅鑼鄉,嘉義縣水上鄉中庄、牛稠埔、番路鄉、竹崎鄉及中埔鄉,中部南投縣集集鎮與東部台東縣、花蓮縣吉安鄉及羅東等地。
用途: 1.食用:加水與少許鹹共同煎汁,添加少許澱粉漿可製成仙草凍,是夏天常吃的清涼飲品。2.藥用:主治中暑,急性風濕性關節炎,高血壓,中暑,感冒,黃疸,急性腎炎,糖尿病,泄瀉,痢疾,燒燙傷,丹毒,梅毒,漆過敏。
莖: 株高 15~100 公分。莖上部直立,下部伏地,四稜形,被脫落的長柔毛或細剛毛。

葉:

葉對生;葉柄長 0.2~1.5 公分,被柔毛;葉片狹卵形或寬卵圓形,長 2~5 公分,寬 0.8~2.8 公分,先端急尖或鈍,基部寬楔形或圓,邊緣具鋸齒,兩面被細剛毛或柔毛。

花:

文章標籤

wang238322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科名: 菊科(Asteraceae)銀膠菊屬(Parthenium)
別名: 銀膠菊(中國高等植物圖鑑),假芹(廣西)、野益母艾(雲南)、解熱銀膠菊、後生銀膠菊、滿天星
原產地: 美國南部、墨西哥、宏都拉斯、西印度群島及南美洲。
分佈: 常見於西部濱海及低海拔的荒廢地,台中的大安、清水、沙鹿、梧棲、龍井、大肚、大雅;彰化的福興、芳苑、鹿港、大城等地都可以看得見銀膠菊,且南投、花蓮也有零星分佈。金門幾乎滿山遍野長滿銀膠菊。
用途: 1.銀膠菊植株的汁液可發電:印度南部城市哥印拜陀的兩個高中生發現銀膠菊植株的汁液盛在銅質容器內,並插上金屬鋅棒就能發電。2.銀膠菊可提煉一種低黏度膠料稱為銀菊橡膠,為天然橡膠的另一重要來源。3.藥用:全草治瘡傷腫毒、婦科病。
莖: 莖高 30~150 公分,偶可高達 2 公尺,上部多分枝,具主根。

葉:

葉互生,形態及大小變化大,一回羽狀全裂至二回羽裂,正面綠色,背面銀灰色。

花:

文章標籤

wang238322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科名: 旋花科(Convolvulaceae)菟絲子屬(Cuscuta)

別名:

菟絲子,豆虎、無根草、無娘藤、野狐漿草、金線草、豆寄生、金絲草、吐血絲、澳洲菟絲、南方菟絲子女蘿(江蘇、廣東),金線藤、飛揚藤(廣東),歐洲菟絲子(中國高等植物圖鑒,誤稱)

原產地:

文章標籤

wang238322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科名: 毛莨科(Ranunculaceae)鐵線蓮屬(Clematis)

別名:

串鼻龍,台灣鐵線蓮、鐵線蓮、掇鼻草、威靈仙、威玲仙,臺灣牡丹藤(日本)

原產地:

文章標籤

wang238322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