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名:

蕁麻科(Urticaceae)苧麻屬(Boehmeria)

別名:

青苧麻,山苧麻、山苧仔、青葉苧麻、真麻、苴、紵、山茶仔、山茶仔麻、山地麻根、野苧麻、微綠苧麻,苧麻(名醫別錄),野麻(廣東、貴州、湖南、湖北、安徽),野苧麻(貴州、浙江、江蘇、湖北、河南、陝西、甘肅),家麻(江西),苧仔(臺灣),青麻(廣西、湖北),白麻(廣西)
原產地: 泛布中國大陸大部分地區,韓國、日本、菲律賓及東南亞等地。
分布: 台灣全境平野至中海拔之山谷坡地、溪旁、河岸兩旁開闊地自生。
用途: 1.食用:嫩芽、葉可當蔬菜食用。2.纖維製衣物用:苧麻莖皮纖維世上好的製衣原料。3.葉可代桑葉養蠶。4.蝴蝶幼蟲食草:葉是紅蛺蝶、姬紅蛺蝶、細蝶、黃三線蝶幼蟲的食草。5.藥用:性味:根:甘、寒。效用:根:消炎,解熱。治肝炎。
莖: 多年生草本灌木,高 1~2 公尺,莖直立;初期常由基部分枝、開花期則復由分枝側生小枝;枝表面灰綠色,表面密被柔毛,幼枝灰白色,具縱淺溝紋。

葉:

葉互生,具托葉,托葉基部合生,披針形,早落,裂片尖形,1.2公分長;有柄,長 3~6 公分;葉形及大小多變,厚質,廣卵形,長 6~12 公分,寬 4~8 公分,基部圓形,粗銳鋸齒緣,上表面綠色,具鱗痂,下表面灰白色,密生白色絨毛,脈上具纖毛,主脈三條。

花:

花單性,雌雄同株異花或異株,聚繖花序,腋生,常下垂,長 2~3.5 公分;小花數簇生成球形,排成圓錐花序,黃綠色,花被片 4 片,花柱 1 枚;雄花花序多生於雌花序下方,黃白色,花被 4 片,雄蕊 4 枚,具退化雌蕊;雌花簇生成球形,淡綠色。花期 5~7 月。
果實: 瘦果扁圓形,被毛。

特性:

青苧麻為直立或攀緣灌木;直立灌木,莖與葉柄密被短伏毛。葉互生,葉片卵形或橢圓狀卵形至卵狀披針形,長 4~18 公分,寬 2~13 公分,先端漸尖或尾狀,基部圓形,表面粗糙,背面綠色,疏被短伏毛,偶或有薄層白色絨毛,鈍鋸齒或齒牙緣,托葉基部合生,早落,裂片披針形,長約 1.2 公分;葉柄長 2~15 公分。圓錐花序長可達 12 公分。瘦果扁圓形,被毛。青苧麻為苧麻的變種,與苧麻極為相似,僅葉背之顏色與被毛有所差別,為苧麻之野生種,可用為苧麻之代用品及其品種改良之原始材料。

 

20240428 青苧麻 (4).jpg

20240428 青苧麻 (5).jpg

20240428 青苧麻 (6).jpg

arrow
arrow

    wang238322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