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科名: 馬鞭草科(Verbenaceae)海州常山屬(Clerodendrum)
別名: 龍吐珠(廣州植物志),白萼赬桐(海南植物志),九龍吐珠、珍珠寶蓮、一點紅、臭牡丹藤、白花蛇舌草
原產地: 熱帶非洲。台灣於 1901 年日人田代安定氏從日本引進栽植。
分布: 台灣各地均有栽培。
用途: 1.園藝觀賞用:龍吐珠花萼乳白,花冠鮮紅,花絲白色長伸出,恰似玉龍龍口啣紅珠,故稱為龍吐珠,廣泛供盆栽、花廊、花架、庭園圍籬、花棚作觀賞用,為優良觀賞樹種。2.藥用:性味:全草:淡、平。效用:全草:清熱解毒。治慢性中耳炎,跌打損傷。
莖: 灌木狀藤本,莖伸長,長可達 3 公尺或更長,具多數分枝;小枝條帶黑色,四方形,有毛茸。
葉: 葉為單葉互生,卵狀橢圓形或橢圓形,長 5~12 公分,寬 2~6 公分,先端銳尖,基部鈍或心形,紙質,全緣;表面呈有光澤的暗綠色,背面淡綠色;表面光滑無毛茸,背面光滑無毛茸或散生毛茸;主脈 3 條於表面凹下而於背面隆起,側脈每邊 3~5 枚,細脈明顯而細緻;葉柄長 1~2.5 公分,光滑無毛茸。
花: 花數枚,陸續開放,花期甚長,開放時徑 1~1.2 公分,著生於小枝先端葉腋,呈聚繖花序排列呈圓錐狀;花序長 4~6 公分,細長,光滑無毛茸;花柄細長,長 0.4~0.8 公分,近似光滑無毛茸;花萼白色,深 5 裂,裂片闊披針形,長 1.5~1.8 公分,先端銳尖;花冠高盆形,長 3~3.5 公分,冠筒細長,長 2.5~3 公分,外面光滑無毛茸,內面略有毛茸,先端 5 裂;裂片卵形或橢圓形,豔紅色,長 0.6~0.9 公分,先端鈍;雄蕊 4 枚,著生冠筒內,遠挺出花冠外;花絲線形,細長,白色;花柱細長,遠挺出花冠外;柱頭 2 枚。
果實:

果實為核果,球形,藏於殘存的花萼內,內有黑色種子 4 枚。

特性: 龍吐珠屬常綠藤本攀緣植物,具有會纏繞的莖枝,初生的莖是方形的,漸漸衰老之後就變成圓形,它的分枝性很強,具有光澤,卵圓形。葉對生,有柄,紙質,全緣且葉脈明顯,呈卵橢圓形,先端尖銳。花頂生或腋出,具有長軸,呈圓錐狀繖形花序。常習見之花瓣部份實為苞片。真正的花自苞片中抽出,花冠高,盆狀,先端五裂,未開時鮮紅如珠;雄蕊細長,挺出花外,狀如吐珠。花期甚長,臺灣於初夏至深秋皆見開花;夏至秋季是盛花期,若光照充足甚至可整年開花;乳白色的花萼膨大成燈籠狀,真正的花瓣乃是鮮紅色的部份,而雌雄花蕊突出花冠之外,形成奇特的花形。它的花形十分有趣,三片乳白色的苞片緊緊合抱,而紅色的花瓣從花苞中探出頭,再配上伸出老長的雌雄花蕊,像極了傳說中的怒龍噴火焰的形狀,因而被命名為「龍吐珠」。

 

20230609 珍珠寶蓮 (9).jpg

20230609 珍珠寶蓮 (1).jpg

20230609 珍珠寶蓮 (2).jpg

20230609 珍珠寶蓮 (3).jpg

20230609 珍珠寶蓮 (4).jpg

20230609 珍珠寶蓮 (5).jpg

20230609 珍珠寶蓮 (6).jpg

20230609 珍珠寶蓮 (7).jpg

20230609 珍珠寶蓮 (8).jpg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ang23832245 的頭像
    wang23832245

    wang23832245的部落格

    wang238322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