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科 名: |
菊科(Asteraceae)黃菀屬(Senecio) |
別 名: |
黃菀,林蔭千里光、森林千里光、金里光、金花草 |
原產地: |
臺灣特有種 |
分布: |
黃菀叢生於台灣中、高海拔約 1,200~3,300 公尺的山地,常群叢的生長在蒼翠的台灣冷杉林內,合歡山區於武嶺至克難關之間可見較 大群聚,是全島內很常見的高山及亞高山植物。 |
用 途: |
1.觀賞:黃色或豔黃色,盛開的時候,甚美觀,讓高山的路旁、台灣冷杉或台灣鐵杉森林增添無限的美景。2.食用:嫩莖醃漬可食。3.藥用:性味:全草:苦、辛、涼,有小毒。效用:全草:清熱解毒。治熱病,目赤紅痛,癰癤腫毒。 |
莖: |
莖直立,高 60~110 公分,上部有分枝、光滑無毛,呈直立狀。 |
葉: |
葉為單葉互生,稀疏的長於莖上,為披針形或卵狀長橢圓形,長 5~11 公分,寬 2.5~4.5 公分,先端漸尖、基部鈍、紙質或近革質,具短葉柄,邊緣有不規則的鋸齒,表裏兩面均光滑無毛或略具皺曲狀。 |
花: |
頭狀花呈繖房狀排列,數目很多,為黃色或豔黃色,呈一半球形,甚為美觀;每一頭狀花皆具有花柄,花柄長 5~15 公分,細長且光滑無毛;總苞長 0.5~0.8 公分,由苞片 3~5 列組成,內緣苞片大、外緣苞片小;舌狀花位於頭狀花的邊緣,為黃色,長 1~2 公分;管狀花位於頭狀花的中央位置,為兩性花,孕性,花柱常有分歧;子房細長;花期很長,在七月上旬至十月上旬間開花。 |
果: |
果實為瘦果,長 0.3~0.4 公分,冠毛白色,在八月至十一月間成熟。 |
特徵: |
黃菀為多年生草本,屬於中性而略偏陽性的植物,多於路旁、台灣冷杉或台灣鐵杉森林的邊緣;對陽光需求度中庸,但需要深厚的土壤。莖直立,高 60~110 公分,上部有分枝、光滑無毛,呈直立狀。葉為單葉互生,稀疏的長於莖上,為披針形或卵狀長橢圓形,長 5~11 公分,寬 2.5~4.5 公分,先端漸尖、基部鈍、紙質或近革質,具短葉柄,邊緣有不規則的鋸齒,表裏兩面均光滑無毛或略具皺曲狀。頭狀花呈繖房狀排列,數目很多,為黃色或豔黃色,呈一半球形,甚為美觀;每一頭狀花皆具有花柄,花柄長 5~15 公分,細長且光滑無毛;總苞長 0.5~0.8 公分,由苞片 3~5 列組成,內緣苞片大、外緣苞片小;舌狀花位於頭狀花的邊緣,為黃色,長 1~2 公分;管狀花位於頭狀花的中央位置,為兩性花,孕性,花柱常有分歧;子房細長;花期很長,在七月上旬至十月上旬間開花。果實為瘦果,長 0.3~0.4 公分,冠毛白色,在八月至十一月間成熟。 |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