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科名: |
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或梅花草科(Parnassiaceae)梅花草屬(Parnassia) |
別名: |
梅花草(中國高等植物圖鑑) |
原產地: | 廣泛生長於北半球溫帶地區。 |
分佈: | 台灣全島高海拔 2,300~3,700 公尺的山地;如南湖大山、大霸尖山、能高山、其萊山、安東軍山、火石山、向陽山、關山、秀姑巒山、馬勃拉斯山及合歡山等均可見到,梅花草性喜潮濕且陽光照射力不強的遮蔭處,以東向及東北向為最適宜。 |
用途: | 藥用:據《內蒙古中草藥》記載:梅花草「味微苦,性平。有清熱涼血,消腫解毒,止咳化痰的功能。」蒙古的大夫會拿她來當藥用。 |
莖: | 草本,全株植物體光滑無毛,具短根莖;莖(亦可稱花莖)單生,長 10~30 公分。 |
葉: |
根生葉具有長葉柄,為圓心形或闊卵形,長 1.2~3 公分,寬 1~2.5 公分,先端銳尖,基部為心形,葉柄長 3~4 公分;莖生葉無柄且抱莖,較小。 |
花: |
花白色,單生於花莖的先端並直立;徑 1.5~2 公分,花萼 5 裂,為綠色;裂片為三角形,長 0.4~0.6 公分,先端銳尖;花瓣呈闊卵形或橢圓形,長 1.5~2.2 公分,寬 1.5 公分,先端圓;花基部有 5 束不孕性雄蕊,孕性雄蕊有 5 枚,花葯為闊卵形,長 0.2~0.4 公分,子房圓形,光滑,呈綠色。六月上旬至八月中旬為其開花期。 |
果實: | 果實為蒴果,呈闊卵形,長 1~1.2 公分,胞被開裂成 3 或 4 瓣,內藏有多數的種子;種子數目很多且細小,圓形,褐色並帶有光澤。八月至十一月為果實成熟期。 |
特性: |
梅花草為多年生草本,莖光滑,走莖極短,常叢生。葉基生,具長柄,葉卵狀心形至圓心形,長寬各 1.5~3.5 公分,基部心形,全緣,先端鈍。花單生頂端,形似梅花,徑約 2 公分;開花莖有稜,具單花,常在中部具無柄的葉;花常白色,直立;萼 5 裂;花瓣 5;雄蕊 5,與假雄蕊互生;子房上位或半下位,1 室。蒴果,卵狀,4 瓣裂,長 1~1.2 公分。 |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