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台灣史 (59)
- Feb 10 Mon 2025 00:13
「統一」這個概念已經被藍營內奸偷換
- Jan 27 Mon 2025 07:37
給立法院江啟臣副院長的公開信
- Jan 26 Sun 2025 07:29
「反共護台志工聯盟」成立記者會
- Jan 25 Sat 2025 03:39
吳春城佔有壯世代發大財
- Jan 22 Wed 2025 00:14
「丟掉那隻要飯的碗」 果陀劇場總監寫歌諷刺
立院總預算案爭議持續延燒,國民黨立委陳玉珍先前提案刪除文化部補助的23億公視預算,並以「丟掉那隻要飯的碗」開嗆影視圈,引爆許多文化和影視從業人員怒火,果陀劇場總監梁志民寫歌諷刺,「妖魔橫行,世道墮落,還是手夾到腦子脫殼」,並提到「請尊重、並且善待自己或是別人的飯碗,不管它是金的、銀的、還是破的!」
陳玉珍近日在離島出版社總編何欣潔臉書貼文下方開嗆「丟掉那隻要飯的碗」,並嗆聲「這種沒有政府補貼就沒活幹的工作者的聯合聲明,一點都不嚇人」;陳玉珍狂嗆,這些影視圈的人,一旦離開政府補貼就斷糧斷炊,有什麼真實的能耐?那些抗議的人舉著牌子說刪減預算是「中斷影視圈的命脈」,「命脈」如此脆弱的影視圈有可能成為市場的贏家嗎?
- Jan 04 Sat 2025 00:04
立法院有責任告訴國民 如何對應敵國恐攻的數位轉型?
◎林修民
立法院近日通過了憲法訴訟法修正案,又封殺所有了行政院提出的大法官候選人,意圖癱瘓國人基本權救濟的最後管道,立法院既然否定了現行方式,那就有義務告訴國民,面對外國恐怖極權(中國、俄羅斯與北韓等)陣營透過科技對我國人民基本權侵害的最新威脅,立法院主張將如何對應?
- Dec 22 Sun 2024 00:10
台灣的民主倒退是進行式
◎沈榮欽
從印度到孟加拉、從南韓到印尼,亞洲的民主頻頻發問問題,國際媒體對於亞洲民主的未來投以懷疑的眼光,最新一期《經濟學人》以「2025年的亞洲民主還會佔上風嗎?」專題探討亞洲民主是否能夠持續。
- Dec 18 Wed 2024 07:39
馬英九為何要製造這場「宋思瑤之亂」?
未來只要有人寫兩岸關係史,無論他的立場是統獨左右,勢必都會將刺激「統消獨長」的首要事件,定在1994年3月31日的「千島湖之亂」。至於第2名,那就一定是馬英九製造的這場「宋思瑤之亂」吧?
2024年11月27日至12月5日,馬英九文教基金會邀請中國北大、清華、復旦、中山、浙大、福建師大、北京體大7所高校的40名師生訪問台灣,成員包括桌球選手馬龍和射擊選手楊倩。
- Dec 18 Wed 2024 07:33
雙城論壇對台有好處? 不止要拒統戰、還要制止願被統的台灣人
- Dec 17 Tue 2024 00:09
馬英九和病毒為伍 禍害臺灣
◎曹興誠
國民黨在兩蔣領導時期,一方面堅決反共,二方面堅持「三不」,就是和中共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
像馬英九這些人,現在不但不反共,還要台灣人去相信習近平;不但拚命跟中共接觸,還要帶著中共黨員來洗腦台灣人。
- Dec 16 Mon 2024 00:01
台灣民主政治的大恩人 傅正
- Dec 07 Sat 2024 00:12
楊双子獲獎感言啟示/台灣主體建構之百年省思
◎ 朱孟庠
在「台灣」職棒喜迎戰績的勝利下(再次強調是台灣隊,不是中華隊),和職場霸凌的反思中,一件身為台灣人的驕傲被新聞忽視:楊双子的《台灣漫遊錄》,獲頒美國國家圖書獎的翻譯文學獎,這是一個重要的獎項。小說背景描寫一九三八年的台灣,一位日本女性作家的台灣遊歷,及與台灣女性通譯間互動的友情。
楊双子的得獎感言:「有些人問我為什麼要書寫一百年前的事情,我總回答書寫過去是為了走向未來。一百年前就有台灣人說『台灣是台灣人的台灣』,一百年後今天的台灣人也說這句話。一百年前我們對日本人這麼說,一百年後我們對中國人這麼說⋯⋯。我書寫是為了回答台灣人究竟是什麼人,而我持續地書寫過去是為了迎向更好的未來。」
- Dec 06 Fri 2024 00:12
假如Team Taiwan 裡面有內賊
這次台灣棒球代表隊以黑馬之姿,奪下世界12強的冠軍,國人欣喜若狂,全台沸騰。台灣隊投手群優異的防禦能力,野手大聯盟等級的守備身手,以及打線平均而旺盛的攻擊火力,在在震撼了對手與世界棒壇,特別是亞洲棒壇。比賽結束後的這幾天,台灣、日本、韓國的媒體和輿論,對於台灣隊的爆冷奪冠,持續有很多的討論和分析。
綜合這些國內外的評論與解析,台灣隊之所以能夠稱霸本屆12強,不外乎幾個原因:首先,是整個團隊的團結與自信。大家都知道,這支隊伍在成軍時並不被看好,網路上充斥著酸言酸語,賽前也被日本媒體評為實力倒數第二。可是,這批年輕的小將沒有人因為外界的看衰而氣餒,他們相信自己,相信總教練曾豪駒和隊長陳傑憲的領導,團結合作,一場一場贏,一關一關過。
- Dec 01 Sun 2024 00:06
從被看衰到團結國家 南非的跳羚隊 台灣的棒球隊
- Nov 30 Sat 2024 00:24
台灣棒球隊正名時刻到了
- Nov 26 Tue 2024 00:09
棒球世界冠軍與楊双子獲獎
- Nov 11 Mon 2024 00:02
讓台灣人喜惡交織的川普
川普敗部復活,重回白宮,這位狂人富豪的人生傳奇,實在是影視作品都難以創造出來的戲劇張力。川普的話題性,不僅僅在於他的人生際遇起伏,更多來自於他爭議的言論和善變的態度,讓世人又愛又恨,喜歡他的人把他當偶像,討厭他的人完全不願意承認他適格當個總統。
對台灣人來說,四年前川普落選的時候,有些人跟美國川粉一樣激動,甚至跟著質疑美國民主黨主政的地方政府作票,從來沒有一位外國元首可以在台灣擄獲這麼多粉絲。為什麼川普會擁有這麽多的台灣擁護者呢?當然是因為第一任的川普扭轉了美國對華的接觸政策(engagement),開啟了中美貿易對抗的時代。
- Nov 05 Tue 2024 00:03
莊祖欣為何要從基因上「去中國化」?
「去中國化,去中國化,台灣現今多少的罪惡,假汝之名以行。」對馬英九、洪秀柱、區桂芝、莊祖欣……這些堂堂正正的中國人來說,從憲法、課綱、地名、雞不下蛋、狗不拉屎,所有民進黨執政之後,他們看不順眼的鳥事,都是「去中國化」造成的。
每次只要看到馬英九全家福的照片,就會對這個中國人的下流,更加多一倍的噁心。2個女兒加4個姊妹全家十幾口,都移民美國當「去中國化的亡國奴」,自己卻還有臉要台灣人陪他一起當中國人。
- Nov 01 Fri 2024 05:51
現實壓力與追求自我 年輕世代的「婚姻猶豫」
◎ 林茵
隨著社會變遷,年輕世代對婚姻的態度發生了顯著改變。國發會主委在立院表示,年輕人不願結婚生子的原因,大部分是因為找不到理想對象,並不僅限於經濟壓力。儘管政府提供每月七千元至一萬三千五百元的育兒補助,仍無法有效改變年輕人對婚姻的冷淡態度。這背後反映出教育普及與個人價值觀轉變的影響:了解得越多,反而越猶豫是否進入婚姻。
- Oct 31 Thu 2024 05:23
以「台灣史觀」正視史上三次《10月25日》的歷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