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時事評論 (185)
- Feb 11 Tue 2025 17:07
不需要英雄領袖的戰役 每人每票都重要!
- Feb 11 Tue 2025 00:06
2025年台積電業績展望能見度依舊清晰
劉佩真/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APIAA理事
雖然近期半導體出現美擬對台半導體課徵一○○%關稅、DeepSeek對於AI市場掀起漣漪等雙利空消息,但台積電以無可取代的關鍵優勢,佔有半導體行業獨特的產業地位,故影響將相對有限。事實上,二○二五年台積電第一場法說會對於全年科技產業被視為重要的風向球,而從公司宣布今年依舊是強勁成長的一年,預估以美元計算的合併營收將成長將近廿四~廿六%,高於原先市場預期,以及二○二五年資本支出區間為三八○~四二○億美元,超出市場預測三六○~四○○億美元的水準,甚至將挑戰歷史新高水準,以及公司撇除CoWoS遭到砍單的傳言來看,二○二五年台積電業績展望能見度依舊清晰。
繼二○二四年公司合併營收年增率達到卅三.九%的水準之後,二○二五年依舊可望有兩成以上的增長,此相對於競爭對手,或是國內其他科技或傳統產業來說,皆繳出亮麗的成績,同時訂單能見度仍偏高,此則是來自於供需面的共同推升;也就是不只是Nvidia,包含AMD與Intel等客戶的GPU、CPU晶片,皆是驅動台積電AI需求成長的重要動能,而且先進製程與先進封裝供不應求的狀況仍在持續,此也代表在AI需求強勁的趨勢,搭配上台積電在先進製程、先進封裝等製程佔據全球重要供應商地位之下,台積電營運績效緊跟著AI趨勢持續成長。
- Feb 07 Fri 2025 00:08
重點在於刪了什麼預算?
- Feb 07 Fri 2025 00:05
AI會造假? 造假的AI? 什麼是真的? Deepseek呢?
◎林修民
人工智慧(AI)近年來成為科技界最火熱的議題,產業界或是投資如果沒有跟上這個議題,彷彿就像類比錄音帶一樣會被淘汰,但隨著議題的火紅,相關的爭議也不斷出現,例如與AI相關的詐騙議題就如雨後春筍一樣的冒出。
- Feb 06 Thu 2025 00:09
國民黨面對大罷免唯一自救法,解散國會全面改選甩開民眾黨這包袱
中選會日前證實,已收到19名國民黨立委、以及新竹市長高虹安(停職中)等20件罷免提案連署書。對此,資深媒體人黃智賢認為,過去一年國民黨在立院一系列策略錯誤才導致大罷免潮興起。面對這波大罷免潮,她認為,國民黨唯有主動解散國會,讓立法院全面改選,而這不僅可以直接面對民意,同時也能藉此甩開民眾黨這個「包袱」。
黃智賢4日在臉書發文表示,她曾多次提醒國民黨,藍白合只會養大白黨,並且護送賴清德當選。同時也在2024大選後再次提醒,切莫把立法院的贏局變成輸,幫民進黨坐穩大局。「當然,我的警告怎會有用?」
- Feb 05 Wed 2025 00:30
團結罷免舔共立委
◎ 蔡敏雄
春節期間寒風瑟瑟,但大罷免舔共立委卻熱氣騰騰。據媒體報導,正月初三在台北市內湖推動罷免國民黨立委李彥秀的「港湖除銹」連署現場,一位高齡九十六歲的阿嬤前往連署,對李彥秀及國民黨表示不滿,更傷心落淚,只因國民黨提案凍結刪除長照預算,阿嬤將面臨沒人協助她洗澡的人生困境;另一位參與連署的七十歲阿嬤表示,連署罷免比出遊更重要,她哽咽說「如果被阿共併吞,我們的自由民主在哪裡?」所以趁現在站出來,她認為李彥秀表面看似溫婉,卻隨傅崑萁起舞,但我們台灣人不是好欺負的!兩位阿嬤由衷之言,勇挺「罷免」,令人敬佩。
- Feb 05 Wed 2025 00:14
《農夫和蛇》 美國農夫與中國毒蛇的寫照
- Feb 04 Tue 2025 00:01
誰鬥臭「抗中保台」?
- Jan 31 Fri 2025 00:10
如果沒有台積電
- Jan 23 Thu 2025 00:12
嗆「丟掉那隻要飯的碗」作家轟陳玉珍:文盲級立委
國民黨立委陳玉珍近日提議刪除文化部對公視基金會23億元的預算案,引發影劇圈及藝文界的強烈反彈,離島出版社總編何欣潔在臉書分享這次主題的觀點,卻意外引來陳玉珍在留言區嗆聲:「丟掉那隻要飯的碗」,甚至還酸:「台灣影視產業要進軍國際市場,除非太陽從西邊升起」,此言再度點燃影視工作人員及藝文界人士的怒火,作家朱宥勳直言:「有一個很簡單的詞來描述,叫做「遠見」。只可惜,對很多文盲級立委來說,這個詞的筆畫似乎還是太多了。」
朱宥勳在臉書發文寫道:「我第一次拿創作補助,是2010年,那年我22歲。我向國藝會提交了一個短篇小說集計畫,獲得了24萬元的補助。那時的最低時薪是九十多元,我還記得當時跑去清大的收發室打工,練到可以閉著眼睛把特定系所的信件,準確地丟進數十個格子裡。這24萬補助,對我來說簡直是天價——我可以一年多都不必打任何工,安心窩在宿舍裡面,把我想寫的書寫完。24萬耶。那時的最低薪資,一個月也不到1.8萬。」
- Jan 17 Fri 2025 00:11
房價「愈打愈高」應檢討為何對的政策卻沒有產生效果
台灣不動產價格持續創高,使得購屋族的買房負擔持續增加,如何避免炒房與解決民眾居住問題已成為執政黨須審慎面對的課題。由2016年至今,雖然政府創造了良好的經濟成長數據與就業數據,但是,經濟成長背後所面臨的薪資、物價與房價等往往才是民眾最關心的問題。即使政府的政策方向是希望讓市場的房價可以反映台灣經濟的現況與打擊炒作房地產的行為,然而,若政策執行過程中有任何社會部門不願意配合,則任何的政策都會沒有效果。因此,政府在解決居住問題時,該想的不是持續推出新的政策,而應該「檢討」為何對的政策,卻沒有產生政策效果。
公股銀行不應漠視建商養地囤房
- Jan 13 Mon 2025 00:02
猶太人用貢獻贏得尊重與支持
黃文局/T I A台灣勵志協會共同創辦人
一九八七年,「護國神山」台積電創立時,荷蘭飛利浦(Philips)是創始股東,持股比例高達廿七.六%,僅次於行政院國發基金。
驚人的是,飛利浦的創辦人是猶太人!
- Jan 11 Sat 2025 00:20
如果不希望自己年老之後 活在一個保障崩解的社會
◎陳怡凱
不論是哪一個行業,只要希望老年之後能有穩定的生活保障,就一定要讓這個國家能夠永續經營下去。唯有國家穩健存續,才有可能提供保障。倘若國家破滅,又或者財政陷入困境,不管現在法條寫的給付內容多漂亮,最後也是什麼都拿不到。
- Jan 10 Fri 2025 07:41
黃仁勳氣炸小粉紅 中國董明珠靠「民族主義」造晶片
近期,中國的民族主義情緒隨著晶片事件掀起波瀾。一方面是對輝達(NVIDIA)的調查,另一方面則是董明珠宣布進軍半導體產業的「晶片夢」。義和團式的民族主義表現再度浮現,令人不禁深思。
輝達與黃仁勳:從偶像到「背叛者」的矛盾角色
- Jan 08 Wed 2025 07:27
2025年半導體業仍將扮演 我國經濟的核心成長動能
劉佩真/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APIAA理事
主計總處預測二○二五年國內經濟成長率雖將由二○二四年的四.一七%減緩至三.二九%,但仍可維持於三%以上,且多家研究及市調機構預估的區間也多半處於三.○~三.三%之間;事實上,若從行業別的前瞻表現可知,二○二五年國內景氣能見度最佳的行業別依舊為半導體業,其景氣雖將呈現增長趨緩,但根據TSIA的預測資料顯示,產值年增率將可達到十六.五%左右,呈現連續第二年增幅高於全球的狀態,顯然AI將持續驅動台灣半導體業不斷擴張,整體行業產值也將有機會再次刷下歷史新高紀錄來到六.一兆元,顯然二○二五年半導體業依舊將扮演我國經濟的核心成長動能。
年產值破6兆 台積電貢獻多
主要是由於新興科技領域的發展,將帶給半導體業結構性需求增長的機會,含量與價值皆有所提升,特別是AI PC、AI智慧型手機滲透率將有所上揚,況且台灣半導體產業鏈在邏輯先進製程、先進封測3D IC技術處於全球領先地位,可滿足國際科技巨頭對高效能運算硬體的需求,甚至台灣西部幹線半導體群聚效應將更為顯著,以及台積電將進入二奈米的量產並準備之後A16奈米的生產、先進封裝技術朝向3D IC,相較於競爭對手均有技術上的領先優勢。
- Jan 06 Mon 2025 00:12
值得台灣關注的五個AI關鍵議題
廖明輝 /中華經濟研究院輔佐研究員
在當前人工智慧熱潮下,人們往往聚焦AI技術進步速度與眼花撩亂的應用場域,卻常忽略背後潛藏的治理、資源分配與社會影響等深層問題。華盛頓智庫「安全與新興技術中心」(CSET)提出《二○二五人工智慧值得關注的五個關鍵議題》提醒我們,若要讓AI造福社會,我們必須同時兼顧雄心、謙遜與對未知的坦然,才能考量多方利害關係,調整國家政策與社會資源。
首先,關於「數據是不是新石油」的爭論,凸顯高品質數據在訓練大模型時的關鍵地位。然而在台灣,資料的規模與可取得性並不如科技大國。此時如何善用台灣在醫療、金融、製造等領域累積的大數據資料,並與國際接軌以交換或共享資料,將是推動AI落地最迫切課題。台灣在制定數位治理政策時,若能強化隱私增強技術和跨領域數據整合規範,打造符合國際標準的資料橋樑,就可能在全球供應鏈占有一席之地。同時,也要持續注意版權與數據所有權的法律爭議,設計出能促進創作、保護原創者權益制度,讓AI技術應用與法規完備能夠並行。
- Jan 05 Sun 2025 00:21
2025將迎來什麼樣的世界?
2025年已經到來,新的一年全球經濟市場究竟會有什麼樣的發展?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認為,跟著蜜蜂進花欉,跟著蒼蠅進廁所,不要在錯誤的賽道上奔跑,他研判,中國的內捲可能進一步全球化,公司領導人必須要有新的戰略,否則恐難面對空前挑戰。
謝金河表示,2024年結束,迎來2025年,未來會是什麼樣的世界?呂宗耀寫給他的一段話很有深意!他說:美日台三方聯盟對美國是必然的,封鎖先進技術以建立終端市場霸權;對台日是必要,關鍵製程仍由盟友完成。最終選對邊的企業將共享終端市場,不選邊或選錯邊將被排除在商業與資本市場外而滅亡!
- Dec 30 Mon 2024 00:13
65歲以上免繳健保費
◎ 盧俊瑋
特定政黨擬推法案讓六十五歲以上長者免繳健保費,這項看似照顧長輩的政策,實際卻是用全民健保財政去換選票。台灣的健保財務已陷困境,再推出如此政策,只會讓財務危機更嚴重,最終將害到全民。
- Dec 28 Sat 2024 00:08
選擇本土理念的商家 請用消費支持花蓮的「綠」洲
◎ 王家緯
近期,因為藍白在國會的蠻和行為,讓網路上出現諸多「因為傅崐萁,所以不打算去花蓮玩了」的言論。不可否認,我們的每一筆消費,都在為我們理想的世界投票。但筆者做為一位土生土長的花蓮人,我反倒認為「拒絕去花蓮旅遊」,如此正是趁了花蓮王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