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展南

經濟部每年提出的「全國電力供需報告」,攸關民眾用電安全。經濟部15日報告的2023年新版內容表示,根據電力預測報告,2024年至2028年的夜間淨尖峰備用容量率約在8.1%至13.3%之間。但對未來10年評估,卻被媒體認為是「作文填空」,一切照舊,沒有新思路。若31頁的報告,是一個國家長期電力供應的重要藍圖,可能會貽笑國際。

電力供需預測從來就不是簡單的事,以前台電會分高、中、低用電成長率做電源擴建規畫,但能源署的報告,為簡單起見,只列一項規劃資料,而所列數字是否精確,也引起廣泛討論。

過去三年的「全國電力供需報告」資料顯示,每年官方對未來兩年的夜間淨尖峰負載的預估誤差平均約為2680MW,對未來兩年的夜間淨尖峰備用容量率預估,平均高估3%,且每年供需報告都會寬列備用容量率的規劃,預估2031年到2033年備用容量率接近24%,但照樣沒有把規劃中的電廠場(廠)名列在報告上。

美國電力可靠度監管單位(NERC)每年的電力供需預估,會要求電力公司提供已建廠、規畫中機組及需量反應目標等,明確告訴大眾未來電力供需預估。即時及未來供電情境含有許多不確定性,國外對於供電可靠度標準,基於整體供電安全、發電燃料供給限制、經濟發展、環境因素及淨零碳排目標等整體考量,不斷精進。

國內電力專家雖建議以國外常用的機率概念,來處理是否缺電的問題,但經濟部似乎認為用簡單算術計算的備用容量(率),會比用機率統計數據呈現,更能準確傳遞未來不缺電的結論。

面對氣候變遷問題,先進國家在考量大量包括極端的可能電力供需情境後,計算缺電機率、缺電時數、預期缺電能量機率指標,並舉證在何時及何種情境假設下的缺電機率、全年缺電時間和缺電量,進而找出權衡各種變數且合乎電力承載優先次序(Loading Order)的最低成本解方。

另長期運用以機率為基礎的整合資源規劃(Integrated Resource Planning, IRP)方法,做未來電力供需規劃。其目標是以最小的成本,使用多種手段,從供應面(增加產量和/或購買供應)到需求面(減少消費)來滿足預期的電力需求成長。IRP是評估全方位替代方案的規劃流程,包括新發電能力、電力採購、節能和效率、熱電聯產(汽電共生)以及區域供熱和製冷應用。

「電力乘載順序」政策 可指導各部門制定能源策略

「電力乘載順序」政策可指導各政府各部門制定能源策略。例如,各單位可先制定包括供給面及需求面提高節約和能源效率的方案,以盡量減少電力需求的增加。

其次,要認識到新一代發電模式既必要又可取,這些需求應首先透過再生能源和分散式發電來滿足。第三,由於首選資源需要足夠的投資和足夠的時間及空間來「擴大規模」,因此政府應支持額外的集中式潔淨燃料發電廠發電。

經濟部稱多年來皆依照上述電力承載順序管理電力系統,未來也打算照舊,期待未來會有新創意或更積極策略。

討論出國家電力承載順序策略 讓能源發展公開透明

新政府提出深度節能、推綠能的能源2.0政策,並成立「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建議能討論出國家積極的電力承載順序策略,制定跨部門電力能源行動綱領,明訂整合資源規劃機制內涵,建立全民共識,使能源發展策略公開透明,直接面對是否缺電的問題。

(作者為中山大學電機系教授)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ang23832245 的頭像
    wang23832245

    wang23832245的部落格

    wang238322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