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科別: 罌粟科(Papaveraceae)薊罌粟屬(Argemone)
別名: 老鼠竻(ㄌㄜˋ),薊罌粟(海南植物誌),刺罌粟(中國種子植物科屬辭典),老鼠怕『采藥錄』,黃花雞角刺,假阿片花刺、刺阿片刺
原產地: 原產中美洲和熱帶美洲,在大西洋、印度洋、南太平洋沿岸經常逸生(?),在次大陸深入到西喜馬拉雅山區及尼泊爾。臺灣、福建、廣東沿海及雲南有逸生(?),很多省區有栽培。
分布: 台灣在 1911 年由日本引進作為園藝觀賞植物,兩年後的 1913 年即有逸脫野生的首次紀錄,正式被發表歸化於台灣則是在 1932 年的台北帝國大學理農學部附屬植物園的年報中。她在台灣主要生長於南部恆春、台東和澎湖沿岸的沙土中,花期為春季左右。
用途:  1.插花用花材:造型特殊,可作插花用花材。2.性味:全株:苦、涼,大毒。效用:全株:消腫利膽、袪痰、止瀉、止痛。外用:全草:治白濁、黃疸水腫;根:治慢性皮膚病;種子:發汗利水,清熱解毒,消炎,止痛止癢,袪痰。治感冒,黃疸,水腫,疥癩,牙痛。有毒部位:種子。中毒症狀:口服種子油引起嘔吐、腹瀉、下肢水腫、全身皮膚有強烈疼痛感。
莖: 一年生草本(栽培者常為多年生、灌木狀),通常粗壯,高 30~100 公分。莖具分枝和多短枝,疏被黃揭色平展的刺。
葉: 基生葉密聚,葉片寬倒披針形、倒卵形或橢圓形,長 5~20 公分,寬 2.5~7.5 公分,先端急尖,基部楔形,邊緣羽狀深裂,裂片具波狀齒,齒端具尖刺,兩面無毛,沿脈散生尖刺,表面綠色,沿脈兩側灰白色,背面灰綠色;葉柄長 0.5~1 公分;莖生葉互生,與基生葉同形,但上部葉較小,無柄,常半抱莖。
花: 花單生於短枝頂,有時似少花的聚繖花序;花梗極短。花芽卵形,長約 1.5 公分;萼片 2,舟狀,長約 1 公分,先端具距,距尖成刺,外面無毛或散生刺,花開時即脫落;花瓣 6,寬倒卵形,長 1.7~3 公分,先端圓,基部寬楔形,黃色或橙黃色;花絲長約 0.7 公分,花藥狹長圓形,長 0.15~0.2 公分,開裂後彎成半圓形至圓形;子房橢圓形或長圓形,長 0.7~1 公分,被黃褐色伸展的刺,花柱極短,柱頭 4~-6 裂,深紅色。
果實: 蒴果長圓形或寬橢圓形,長 2.5~5 公分,寬 1.5~3 公分,疏被黃褐色的刺,4~6 瓣自頂端開裂至全長的 1/4~1/3。種子球形,直徑 0.15~0.2 公分,具明顯的網紋。花果期 3~10 月。
特徵: 一年生草本,直立,高可達 1 公尺,全株灰白色。單葉,互生,無柄;葉片長 7~25 公分,寬 3~8 公分,長橢圓狀倒卵形或披針狀倒卵形,葉基羽狀裂,小針狀鋸齒緣。花無梗或具短花梗;花萼 3 片,綠色;花瓣長 2~3 公分,倒卵形,淡黃色(或鮮黃色),柱頭暗紅色,3~6 裂。果實為蒴果,長 2~4 公分,鈍形,具稜溝,被剛毛。花果期 3~10 月。薊罌粟屬(Argemone)植物中國大陸華北地區還栽培 2 種:大花薊罌粟A. grandiflora Sweet和白花薊罌粟A. platycerae Link et Otto, 它們花瓣白色,先端平截,花柱明顯而區別於薊罌粟。大花薊罌粟苞片通常不在花下密聚,萼片先端成圓柱形、草質的距,蒴果狹紡錘形,無刺或僅在中部具刺,原產中美洲;白花薊罌粟苞片於花下密聚,萼片先端成三稜形的距,外面具刺,蒴果圓柱狀卵形,密被刺。

 

2022032 薊罌粟 (1).jpg

2022032 薊罌粟 (2).jpg

2022032 薊罌粟 (3).jpg

2022032 薊罌粟 (4).jpg

2022032 薊罌粟 (5).jpg

2022032 薊罌粟 (6).jpg

2022032 薊罌粟 (7).jpg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ang23832245 的頭像
    wang23832245

    wang23832245的部落格

    wang238322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