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岡路人/日本慶應義塾大學副教授
法國總統馬克宏四月上旬以國賓身份訪問中國後,在回國的飛機上接受了部分媒體的採訪,他說「加速台灣危機符合我們的利益嗎?不」、「陷入不屬於我們的危機很危險」。他還說「我不會成為美國的家丁」。
對馬克宏自己來說,這是他一貫主張的「戰略自律」,但他的言論表明對台灣海峽的和平問題漠不關心,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強烈爭議。
在對中國進行牽制最為重要的節點,馬克宏的言論可以說是極其不合時宜。這是因為,中國决定是否入侵台灣,對於中國來說,知道除了美國之外,包括歐洲在內的其他國家如何應對很重要。如果歐洲認為台灣問題不關己事,對中國來說侵略台灣的成本可能會降低。
但此後,馬克宏自己和法國外交部都強調,法國在台灣問題的立場沒有改變,不接受單方面的改變現狀的觀點。看來法國想急於平息這場爭議吧。在馬克宏的發言後,法國護衛艦普拉亞爾號實施了在台灣海峽的航行。
馬克宏涉台言論本身雖然在對中牽制的觀點上是有害的,但從之後在歐洲等地的反應中,也能看到積極的要素。這一點可以說是馬克宏言論所招致的意外結果。
值得注意的第一點是,包括法國國內在內,歐洲掀起了對馬克宏的譴責。從歐洲來看,對「法國擅自代表歐洲的作法」的譴責反響很大,同時,台灣海峽安全的重要性也受到了關注。隨後訪問中國的德國外交部長貝爾伯克強調了台灣海峽的和平對歐洲來說十分重要,起到了否定對馬克宏言論的作用。
第二,新發布一些涉台的新措施。例如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波瑞爾表示,歐洲各國海軍艦艇應在台灣海峽進行巡邏。由此一來歐洲政治家對台灣的訪問也有望進一步增加。而且,這些訪問,從與馬克宏言論對比的觀點來看,也會更加引人注目。
第三,在包括日本在內的印度太平洋各國之間,發出台灣海峽的和平不僅僅是地區問題的機運會越來越高漲。今年擔任G7議長國的日本政府內部,對馬克宏涉台言論表示震驚,之後在法國外相也有參加的輕井澤G7外相會議上,就此問題進行了比以往更加深入的探討。另外,據報導受邀參加今年七月舉行的北約首腦會議的澳洲總理艾班尼斯將缺席此次會議。隨之澳洲在野黨當即表示,既然有馬克宏的涉台言論,就應該出席北約首腦會議,充分表達澳洲的立場。結果後來,澳洲決定艾班尼斯總理還是要出席北約首腦會議。
這些可以說都是馬克宏涉台言論所帶來的具有積極意義的副產物。也可以說是「馬克宏效應」。
但是,馬克宏根本沒有意圖達到這種效果吧。而且,也應該認識到,馬克宏的涉台言論是歐洲的「真心話」。 不想被捲入地球背面的問題,不想蒙受損失的想法,無論是個人還是國家也都合乎情理。
但是,為了應對這一問題,有必要持續發出信息,傳達中國單方面改變台灣現狀變的做法會對全球造成深遠影響。届時,也要全面將自由、民主等價值擺在前面,尋求對台灣的支援。最直接了當且有效的方式就是表示「一旦有事,誰也逃不出不良影響」的認識。
從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中得到的最大教訓就是,無論如何都要抑制動武。一旦發生戰爭,無論是贏還是輸,無論是不是直接交戰方,大家都會付出巨大代價。而且,構成威懾的不僅僅靠軍事力量。
如果說馬克宏不經意的涉台言論成為引發此前爭論的契機,那麼不僅是譴責或歎息,還應該將其作為反面教材加以充分利用。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