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科別: 菊科(Compositae)飛蓬屬(Erigeron)
別名: 一年蓬,女菀、野蒿(江蘇)、牙腫消、牙根消、千張草、地白菜、白馬蘭、千層塔(江西)、治瘧草、姖紫菀、白頂飛蓬
原產地: 美洲地區,中國大陸東南部及中北部馴化自生。
分布: 台灣近年始馴化自生於北部山野或海邊之草叢中或路旁。
用途: 1.觀賞用:開花時極為耀眼,讓野地充滿了生機。2.藥用:性味:全草:性平,味淡。效用:全草:有清熱,解毒,抗瘧,止血,消食,助消化,止瀉之效。治傳染性肝炎,淋巴腺炎,急性胃腸炎,消化不良,腹瀉,瘧疾,間歇熱,牙齦炎,尿血。治瘧良藥。
莖: 草本,莖直立,高 30~100 公分,上部分枝,全株被彎曲硬毛。
葉: 葉互生,基生葉矩圓形或寬卵形,長 5~10 公分,寬 2~5 公分,基部漸狹成翼柄,先端尖,邊緣切刻狀或不整狀緣;莖中上部葉漸小,具短柄或無柄,葉片矩圓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 1~8 公分,寬 0.5~2 公分,不規則疏齒裂,最上部葉條形,近全緣,具睫毛。
花: 頭狀花序頂生,排列呈繖房狀或圓錐狀;總苞半球形,總苞片 3 層,革質,密生長毛;外圍 2 層為舌瓣花,白色或淡粉紅色至淡藍色,瓣片線條形;中央為管狀花,多數密集,黃色,先端 5 裂;雄蕊 5 枚;雌蕊 1 枚,柱頭 2 淺裂。
果實: 瘦果扁平形,邊緣有稜。花果期 5~11 月。
特徵: 一年或越年生草本,莖直立,高 30~100 公分,上部分枝,全株被彎曲硬毛。葉互生,基生葉矩圓形或寬卵形,長 5~10 公分,寬 2~5 公分,基部漸狹成翼柄,先端尖,邊緣切刻狀或不整狀緣;莖中上部葉漸小,具短柄或無柄,葉片矩圓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 1~8 公分,寬 0.5~2 公分,不規則疏齒裂,最上部葉條形,近全緣,具睫毛。頭狀花序頂生,排列呈繖房狀或圓錐狀;總苞半球形,總苞片 3 層,革質,密生長毛;外圍 2 層為舌瓣花,白色或淡粉紅色至淡藍色,瓣片線條形;中央為管狀花,多數密集,黃色,先端 5 裂;雄蕊 5 枚;雌蕊 1 枚,柱頭 2 淺裂。瘦果扁平形,邊緣有稜。花果期 5~11 月。一年蓬根中分泌出聚乙炔化合物母菊酯和脫氫母菊酯等可抑制水稻等穀物之胚軸和根的生長是一種很具危害的外來物種。

 

20240601 白飛蓬 (11).jpg

20240601 白飛蓬 (12).jpg

20240601 白飛蓬 (13).jpg

20240601 白飛蓬 (15).jpg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ang23832245 的頭像
    wang23832245

    wang23832245的部落格

    wang238322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