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科名: 菊科(Compositae)金盞菊屬(Calendula)
別名: 金盞花(救荒本草),金盞菊、金盞草、大金盞花、大金盞菊、唐金盞花、燈盞菊、萬壽菊、瑪莉黃金、長春花、醒酒花
原產地: 南歐地中海沿岸及埃及。
分佈: 性喜陽光充足的環境,幾乎所有土地均可培植。春秋 2 季均可在庭園或苗床上播種。
用途: 1. 園藝觀賞用:適合盆栽或花壇美化。2. 食用:可用來煮湯、燉煮等多種料理均可使用。3.藥用:具有防腐、殺菌的效果,對於皮膚病、燒傷、凍瘡、婦人病等症狀均具有療效也,可用來護膚。性味:根:淡、平;花序:淡、甘、平。效用:根:行氣活血。治胃寒痛,疝氣,癥瘕;花序:涼血,止血。治胃寒痛,疝氣,腸風便血;全草:利尿通經。
莖: 莖直立,花莖分枝多,全株被柔毛,株高 30~50 公分。

葉:

葉互生,厚質如茼蒿葉。下部葉匙形,長 7~12 公分,寬 1~3 公分,先端鈍圓,基部漸狹,全緣;上部葉長橢圓形至長橢圓狀倒卵形,長 5~8 公分,寬 1~2 公分,先端鈍或尖,基部略成心形,微抱莖。

花:

頭狀花序,單生莖枝端,花莖分枝多,直立生長,直徑 3~5 公分,總苞片 1~2 層,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外層稍長於內層,頂端漸尖,小花黃或橙黃色,長於總苞的 2 倍,舌片寬達 0.4~0.5 公分;管狀花簷部具三角狀披針形裂片。花色有金黃、橙黃或中心赤褐色之雜交品種,色彩鮮明,亮麗耀眼,招人喜愛。花開時象一盞金燦燦的盤子(故名金盞花)。花期從冬季至春季。
果實: 果實為瘦果,全部彎曲,淡黃色或淡褐色,外層的瘦果大半內彎,外面常具小針刺,頂端具喙,兩側具翅脊部具規則的橫折皺

特性:

一年生草本植物。莖直立,花莖分枝多,全株被柔毛,株高約 30~50 公分。葉互生,長橢圓形,厚質如茼蒿葉。花莖分枝多,直立生長,頭狀花序。瘦果。是亞洲很常見的花朵。花有雙瓣和單瓣之分,顏色有金黃、橙黃或心部呈黑褐色或赤褐色等品種。用播種法繁殖,秋、冬、早春均適合播種。發芽適溫 15~22℃。土質以肥沃壤土或砂質壤土為佳,排水需良好。性喜溫暖,忌高溫多濕,生育適溫約 15~25℃。

更多

金盞花是目前發現含天然葉黃素與玉米黃素含量最豐富的植物。葉黃素(Lutein)玉米黃素(Zeaxanthin),都是一種類胡蘿蔔素(Carotene)營養素,甘藍、菠菜、芥菜、深綠色花椰菜和玉米等蔬菜之葉片中富含葉黃素與玉米黃素,葉黃素與玉米黃素人體無法自行合成,必須由食物中攝取,葉黃素可以在人體之眼睛、皮膚、子宮頸、心臟和胸部發現其含量,特別是眼睛。

 

20231123 金盞花 (1).jpg

20231123 金盞花 (2).jpg

20231123 金盞花 (3).jpg

20231123 金盞花 (4).jpg

20231123 金盞花 (6).jpg

20231123 金盞花 (7).jpg

20231123 金盞花 (8).jpg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ang23832245 的頭像
    wang23832245

    wang23832245的部落格

    wang238322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