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科名: 茜草科(Rubiaceae)耳草屬(Hedyotis)
別名:

蟬仔翼、南投涼喉茶、上加藤、阿婆茶(台灣),牛白藤(廣西),有毛雞屎藤、膿見消、癍痧藤、涼茶藤(廣西藥植名錄),大葉龍膽草、土加藤、甜茶(廣州部隊‧常用中草約手冊),甜甘草,亞婆巢(廣東),接骨丹、排骨連(雲南思茅中草藥選)、山甘草、腳白藤、半路哮、白束、大號山甘草、白藤草、土五加皮、塗藤頭,杜藤、塗藤(福建),甘茶

原產地: 中國大陸廣東、廣西、雲南、貴州、福建等省至越南地區和台灣。
分佈: 台灣中部台中、南投、嘉義低海拔山區之山谷、山麓山坡地、疏林內或灌叢中。
用途: 1.藥用:根、全株:甘、淡、涼。效用:根、全株:清熱解暑,袪風濕,續筋骨。治中暑,感冒咳嗽,吐瀉,風溼關節痛,痔瘡出血,瘡癤癰腫,跌打損傷,骨折;外用治皮膚濕疹,搔癢,腰纏火丹。
莖: 藤狀灌木,長 3~5 公尺,觸之有粗糙感;嫩枝近方柱形,被粉末狀柔毛,老時圓柱形。

葉:

葉對生,膜質,長卵形或卵形,長 4~10 公分,寬 2.5~4 公分,頂端短尖或短漸尖,基部楔形或鈍,上面粗糙,下面被柔毛;側脈每邊 4~5 條,柔弱斜向上伸,在上面下陷,在下面微凸;葉柄長 0.3~1.0 公分,上面有槽;托葉長 0.4~0.6 公分,頂部截平,有 4~6 條刺狀毛。

花:

花序腋生和頂生,由 10~20 朵花集聚而成一繖形花序;總花梗長 2.5 公分或稍過之,被微柔毛;花 4 數,有長約 0.2 公分的花梗;花萼被微柔毛,萼管陀螺形,長約 0.15 公分,萼簷裂片線狀披針形,長約 0.25 公分,短尖,外反,在裂罅處常有 2~3 條不很明顯的刺毛;花冠白色,管形,長 1.0~1.5 公分,裂片披針形,長 0.4~0.45 公分,外反,外面無毛,裏面被疏長毛;雄蕊二型,內藏或伸出,在長柱花中內藏,在短柱花中突出;花絲基部具須毛,花藥線形,基部 2 裂;柱頭 2 裂,裂片長 0.1 公分,被毛。花期 4~7 月。
果實: 蒴果近球形,長約 0.3 公分,直徑 0.2 公分,宿存萼簷裂片外反,成熟時室間開裂為 2 果爿,果爿腹部直裂,頂部高出萼簷裂片;種子數粒,微小,具稜。

特性:

藤狀灌木,長 3~5 公尺,觸之有粗糙感,白色;嫩枝近方柱形,被粉末狀柔毛,老時圓柱形。葉對生,膜質,長卵形或卵形,長 4~10 公分,寬 2.5~4 公分,頂端短尖或短漸尖,基部楔形或鈍,上面粗糙,下面被柔毛;側脈每邊 4~5 條,柔弱斜向上伸,在上面下陷,在下面微凸;葉柄長 0.3~1.0 公分,上面有槽;托葉長 0.4~0.6 公分,頂部截平,有 4~6 條刺狀毛。花序腋生和頂生,由 10~20 朵花集聚而成一繖形花序;總花梗長 2.5 公分或稍過之,被微柔毛;花 4 數,有長約 0.2 公分的花梗;花萼被微柔毛,萼管陀螺形,長約 0.15 公分,萼簷裂片線狀披針形,長約 0.25 公分,短尖,外反,在裂罅處常有 2~3 條不很明顯的刺毛;花冠白色,管形,長 1.0~1.5 公分,裂片披針形,長 0.4~0.45 公分,外反,外面無毛,裏面被疏長毛;雄蕊二型,內藏或伸出,在長柱花中內藏,在短柱花中突出;花絲基部具須毛,花藥線形,基部 2 裂;柱頭 2 裂,裂片長 0.1 公分,被毛。蒴果近球形,長約 0.3 公分,直徑 0.2 公分,宿存萼簷裂片外反,成熟時室間開裂為 2 果爿,果爿腹部直裂,頂部高出萼簷裂片;種子數粒,微小,具稜。花期 4~7 月。南頭涼喉茶的莖藤白色,柔軟帶有韌性,一般稱之為牛白藤,它的葉子形狀及脈紋全形很像蟬的翼翅,因此又有蟬仔翅的別名。

 

20211003 南投涼喉茶 (1).jpg

20211003 南投涼喉茶 (2).jpg

20211003 南投涼喉茶 (3).jpg

20211003 南投涼喉茶 (4).jpg

20211003 南投涼喉茶 (5).jpg

20211003 南投涼喉茶 (6).jpg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ang23832245 的頭像
    wang23832245

    wang23832245的部落格

    wang238322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