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科   名: 苦木科(Simaroubaceae)樗屬(Ailanthus)
別   名: 臭椿(本草綱目),樗、樗樹、椿樹、臺灣臭椿、臺灣樗樹
原產地: 我國除黑龍江、吉林、新疆、青海、寧夏、甘肅和海南外,各地均有分佈。世界各地廣為栽培。台灣樗樹為台灣特有變種。
‧分布: 臺灣樗樹產於台灣北部及東部,多見於梨山及武陵一帶,數量不多。
用   途: 1.材供制車輛和家具;葉可飼椿蠶;種子可榨油;樹皮可提制栲膠。樹皮、根皮、果皮均入藥,有清熱利濕、收斂止痢等效。2.藥用:性味:根皮或幹皮:苦、澀、寒;果實:苦、寒。效用:根皮或幹皮:清熱燥濕,收澀止帶,止瀉,止血。治帶下,溼熱瀉痢,久瀉久痢,便血,崩漏;果實:活血袪風,清熱利溼。治風濕痹痛,便血,淋濁,帶下,遺精。
莖: 落葉喬木,高可達 25 公尺,樹幹挺直,樹皮黃褐色,平滑。
葉: 葉互生,奇數羽狀複葉,長40~60 公分;小葉 6~12 對,鎌刀狀披針形,具短葉柄;小葉片長 10~15 公分,寬 3~5 公分,先端漸銳尖,基部截狀歪形,紙質,葉緣全緣,但基部每側各具一粗齒,齒端具一腺體;表面呈有光澤的綠色,背面灰白色;中肋及側脈於表面凹下而於背面隆起;表面光滑無毛,背面有灰白色毛茸;葉柄長 6~10 公分,細長;小葉柄短,長 0.2~0.5 公分。
花: 花小,多數,雜性,開放時徑 0.3~0.5 公分,呈腋生的圓錐花序排列,有時亦有為頂生者;;花萼 5 齒裂,裂片三角形,先端銳尖;花瓣 5 枚,橢圓形,長 0.3~0.4 公分,寬 0.2~0.4 公分;雄花有雄蕊 10 枚;雌花及兩性花均具 5 心皮之子房。花期 3~4 月。
果: 果實為翅果,膜質,扁平,披針狀長橢圓形,長 3~4 公分,寬約 1 公分,紅褐色,內藏種子 1 枚;種子歪紡錘形,長約 0.1 公分。
特徵: 落葉喬木,樹皮光滑。葉互生,紙質,奇數羽狀複葉,小葉闊鐮狀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歪斜,長 10~15 公分,近乎光滑,近對生或對生。圓錐花序生於枝頂之葉腋。翅果長 4~5 公分,種子位於中央。臺灣樗樹是臺灣的特有變種,多見於梨山及武陵一帶,數量不多,翅果長橢圓形,種子位於翅的中央,是很好的鑑別特徵。古人常以"樗材"自謙無才,或才能淺薄,事實上,樗樹的習性既耐旱又抗污染空氣,庇蔭效果亦佳,是都市中理想的行道樹及景觀樹,所以樗樹並非毫無用途。

 

20211003 臭椿 (1).jpg

20211003 臭椿 (2).jpg

20211003 臭椿 (3).jpg

20211003 臭椿 (4).jpg

20211003 臭椿 (5).jpg

20211003 臭椿 (6).jpg

20211003 臭椿 (7).jpg

20211003 臭椿 (8).jpg

20211003 臭椿 (9).jpg

20211003 臭椿 (10).jpg

20211003 臭椿 (11).jpg

20211003 臭椿 (12).jpg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ang23832245 的頭像
    wang23832245

    wang23832245的部落格

    wang238322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