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政治評論 (80)
- Jan 05 Fri 2024 22:56
表態票投賴清德!李敖兒喊「教中共學會要臉」 曝真實中國夢
- Dec 12 Tue 2023 21:52
儒家思想與專制政治
美國透過獨立革命脫離大英帝國的統治,美國人會不會從此不講英文?不會。講英文完全無損於美國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美國的教育體制會不會要求所有美國人民必須學習莎士比亞的戲劇,不會!沒聽過有這種要求。
雖然英國文學仍然是美國文學做為英語系國家的重要傳統,但是沒有必要強迫每個美國公民閱讀莎翁名劇,那是文學素養。美國人不會因為閱讀莎翁名劇而導致美國喪失國家獨立地位。
- Dec 11 Mon 2023 22:51
恥?恥!
- Dec 09 Sat 2023 22:17
藍白合破局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歹戲拖棚好幾個月的「藍白合」,原本11月15日在馬辦,奉北京聖諭以令馬柯侯朱,4人共同簽字後宣布達成「六點共識」。幾乎所有媒體都認為2024總統大選,藍白必合成一組,而且一定是「侯柯配」。
隨即海內外統媒都在歌功頌德,名嘴還預言「聯合政府」會怎樣分配部長職務,國民黨新北市議員葉元之甚至率先掛上「侯柯聯合」的競選看板。但本魯卻堅持初衷,鐵口直斷藍白最後絕對還是會破局。
- Dec 05 Tue 2023 16:49
臺灣政黨第三勢力路線的困境與誘惑
全面真軍
2014年學運以來,在當時的時空脈絡下,第三勢力首次對泛綠相對友善,且當時這些代表第三勢力的新興小黨,確實有能力左右國會關鍵席次,這也讓「第三勢力」重新成為政壇關注的焦點。時至2023年底的今年,數次國會改選、地方選舉,已經證明第三勢力政黨路線在臺灣政壇的不可行與可行。
- Nov 26 Sun 2023 14:30
再看藍白合破局「五漢廢言」 到底誰被誰設計?誰玩了誰?
藍白合鬧劇高潮迭起,並在11月23日到達高峰,然後宣告破局,國民黨與民眾黨各自登記參選總統。有意思的是,本來在藍白合之外的郭台銘,竟也不甘寂寞捲了進去,不但倒貼破財,結果還被拋棄,形單影隻,進退失據。而主要的禍害就是柯文哲。
柯文哲自從11月15日那場與侯朱馬密會中「失身」以後,上演了一連串鬧劇,不但全家除了老爸沒有介入之外,所有女性都上演「一哭二鬧」的把戲,黨內鷹派也反撲逼他胡言亂語來解套,手機還一度被沒收無法對外聯絡。他老人家至少3次上門密會郭台銘求計,結果郭台銘就介入這最後一場的藍白決戰。
- Nov 26 Sun 2023 12:12
好像看懂什麼!戲精政客們各懷鬼胎 藍白肥皂劇看到吐
在馬英九積極出手下,藍白合一改先前裹足不前的死局態勢,似乎出現了一些進展與眉目。然而在握手與簽署六項共識後,雙方又針對民調誤差範圍的定義出現了高度分歧,在各自放話的過程中,也讓民眾看透了這個搭配的不確定性與脆弱感,著實搞不清楚這個合作的基礎為何,也不知道他們打算給台灣人民什麼偉大願景。
此外,另一個沒有出現在合作場子的郭台銘近日也蠢蠢欲動,儼然自己才是藍白合的主變數,郭董刻意公布與侯柯之間的聯繫時程與對話內容,當過兵的人都知道這種類似「電話紀錄」的表述方式,是留給高司單位備查用,郭董的怪異行徑讓人感到錯愕之際,卻好像又讓人看懂些什麼。
- Nov 25 Sat 2023 00:18
藍白破局,更凸顯兩黨對憲政改革的矛盾
沈有忠/東海大學政治系教授
藍白陣營在日前歷經了「君悅之亂」後宣告破局。破局的結果固然不令人意外,但破局之後,回頭檢視過去兩黨提出的憲政主張,更是令人感受到兩黨對憲政運作視如兒戲的以及不負責任的態度。尤其是如果兩黨真的組成所謂的聯合內閣,對於我國的憲政體制運作,將帶往何種混亂的境界,著實難以想像,更令人不寒而慄。
- Nov 24 Fri 2023 17:07
柯被誆了?還是白藍互誆?一部政治掮客分贓的鬧劇
白藍合猶如一齣鬧劇,除了把權力分贓把玩的如此不遮掩,責任政治該有的誠信準則,也因為兩方對於「統計學」的解讀不同,呈現各說各話的現象,可笑的是,在雙方幾乎是破局的情況下,還要對外展現有合作的可能性,不得不說,白藍並非價值合作,而是「權力分享」的功利取向,一旦利益分配不均,合作勢必裂解,顯見白藍政治合作的不成熟!
白藍的聯合政府才是「有權無責」
- Nov 20 Mon 2023 15:47
拜登在APEC想的是什麼?
◎譚慎格(John J. Tkacik)
一年一度的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經濟領袖」高峰會,十五日週三在美國舊金山登場。戰爭,以及如何避免戰爭,是美國總統拜登在APEC峰會場邊,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閉門會議期間最關心的問題。在APEC會場上,烏克蘭和加薩走廊的戰爭縈繞在拜登總統的腦海之中,還有台灣海峽日益緊張的局勢,以及中國在南沙群島對菲律賓的海上「灰色地帶」侵略。拜登感到懊惱的是,習近平幾乎毫不掩飾北京支持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對以色列慘遭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瑪斯」襲擊也無動於衷。十一月十日週五,據稱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向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抗議,強調華盛頓希望北京「取締向俄羅斯出售設備的中國民營企業,這些公司促進了莫斯科與基輔的戰爭」。葉倫部長尤其憤怒的是,她向中方提供違反禁運者的機密情報,但中國並未採取任何行動加以制止。
- Oct 23 Mon 2023 22:09
戰鬥藍是在「瞎挺」馬文君嗎?
不知道該說是天佑台灣?還是天佑民進黨?2018年11月因「韓流」興起,民進黨在九合一地方大選裡挫敗,百日後韓國瑜宣布「Yes,I do.」,當大家都以為2020年總統大選就將政黨輪替時,「下架吳斯懷」的風潮一起,藍綠陣營立刻豬羊變色。
前陸軍副總司令的退役中將吳斯懷,2019年被國民黨提名位居第4的不分區立委,由於他曾與一群無恥的舔共叛將,專程前往北京人民大會堂,在五星旗底下正襟危坐,恭聆習近平訓話,被國人公認是「叛國」行為。
- Oct 22 Sun 2023 15:46
請珍惜台灣人民 在國際貿易與旅遊的共同努力成果
林修民/科技專欄作家
彭博社(Bloomberg News)日前報導稱,有四家台灣科技公司疑似協助華為在深圳設立晶片廠,若合作內容涉及半導體技術與設備,恐違反美國制裁規定。遭點名的台灣廠商澄清僅協助華為工廠的裝潢與廢水處理等工程,並未違反美方規定。經濟部長王美花則表示,已開啟行政調查,並發函要求四家企業說明。
半導體製造整個體系要有優秀產出,除了核心本身半導體晶片前端(FEOF)與後端(BEOF)流程外,工廠的基礎建設(Infrastructure)如裝潢管線的配置配合也是功不可沒,不好的管線配置,甚至有可能會影響整個晶片製造管線(Pipeline)效率。這就是為什麼需要有專業的半導體供應商,甚至在台積電赴美建廠時,還需要這些專業的供應商共同赴美,如果只是一般簡單的水電裝潢,那在美國當地尋找供應商就好,有必要特地找他們飛過太平洋嗎?難道美國當地完全沒人懂水電裝潢?
- Oct 20 Fri 2023 23:31
從「一個國慶各自解讀」看台灣社會的分裂認同
- Oct 18 Wed 2023 22:59
郭台銘的抖音片為何害「長輩」不開心?
「我姓郭,霸道總裁的傳說。我姓郭,沒人賺的比我多。我姓郭,猶如猛虎下山坡。我姓郭,帶你賺錢不囉嗦。我姓郭,哥的名號記心窩。我姓郭,一生輝煌我姓郭。」
人生沒有後悔藥,千金難買早知道。在郭台銘這一系列砸錢不手軟的抖音翻桌片播映前,鄉民們都已知道明年1月「四腳督」的第1名是誰。但等到這些抖音翻桌片一上架,鄉民們就更能確定,「四腳督」的倒數第1名會是誰了。
- Oct 14 Sat 2023 23:14
藍白合就是組合肉!郝明義舉現實2例 批訴求「嘲笑大家的智商」
前總統府國策顧問、資深出版人郝明義今天(13日)發表近3000字長文,剖析在野政黨所謂「藍白合」與「下架民進黨」的選舉主張,形容「藍白合」就是來路不明的組合肉,舉被柯文哲形容為弊案的大巨蛋和2022年縣市長選舉新竹市選情為例,指「藍白合已經在台灣發生」,而現實中例子讓人「不難想像藍白合會發生什麼事」,現在繼續賣「藍白合」,實在是嘲笑大家的智商。
郝明義表示,國民黨身為台灣第一大在野黨,用「全民下架民進黨」這種訴求是很沒有道理的。郝明義認為,民主政治就是政黨政治。當一個在野黨看到執政黨的墮落或無能時,理當提出自己的國家論述、政策及執行團隊,來說服人民在下次選舉給他們一個機會。一個政黨想取得人民的信任,理應是講出為什麼我值得信任,我有什麼不同於對方的策略、方法,而不是只講別人爛、別人差,大家一起別讓他做下去。
- Sep 17 Sun 2023 15:26
台灣屈服就是重演香港進行式 預演新加坡未來進行式
洪聖斐老師這篇「《專論》楊榮文建議合組邦聯 你確認北京會接受台灣是一個國家這個先決條件嗎?」,已經用政治學和數十年來兩岸有關統合的各種概念與往來歷史等,講得很清楚。我根據該文進行各種延伸。
楊榮文建議台灣與中國建立「「中國人的邦聯」(Chinese Commonwealth)」。既然台灣與中國可以這樣建交,那麼新加坡是否也可以和中國建立「「中國人的邦聯」(Chinese Commonwealth)」?我確信楊榮文一定反對,並且提出許多理由來證明新加坡不應該與中國建立這樣的政治組織。那就:為何同樣是華人或華人為主體的國家,台灣能,但新加坡不能呢?這引出兩個問題。1.台灣與中國的問題基因於中國對台灣的領土野心。同理,新加坡之所以沒有這個問題,就是目前中國隊新加坡沒有這樣的領土野心。這個現象若和香港問題聯繫在一起就更清楚。香港問題的結局,就是香港目前是中國的領土。台灣之所以目前沒有出現香港問題的結局,就是台灣目前不是中國的領土。當台灣降格為中國的一部分,就是香港問題的未來版。若新加坡與中國的關係,從國與國的關係降格為現在台灣與中國的關係,就會出現台灣現在面對的問題。新加坡不會願意新加坡與中國的關係,淪為目前台灣與中國的關係。同理,台灣也不願意與中國的關係,淪為香港和中國的關係。新加坡會不會變成未來的台灣,取決於如何消滅中國的帝國主義,不是台灣和中國變成「中國人的邦聯」。
- Sep 17 Sun 2023 15:04
淺談台灣的疑美論
在最近一次訪問台灣期間,我在這個政治實體裡不斷被問到有關「美國懷疑論」(America skepticism)的問題。「美國懷疑論」的基本前提是,台灣人民應該將美國視為一個不可信賴的、自私自利的行為者,只是利用台灣達到自己的目的。根據這套理論,如果放棄台灣對美國有利,美國就會這麼做。
美撤軍阿富汗等事件 加劇爭論
在某種程度上,這種懷疑論是一個健康、完善的民主社會的標誌,亦即發起激烈政治辯論的權利是受到保障的。事實上,環顧全世界,對美國是否可靠和動機持懷疑態度的,絕對不是只有台灣人民而已。
- Aug 27 Sun 2023 13:55
一個幻想的破滅
◎余茂春
冷戰結束時,不少西方領導人抱有這樣的希望:經濟實力增強後的中國,將逐漸但不可阻擋地接受民主制度和資本主義的福音。三十多年後,這種希望被證明只是一種幻想,因為北京利用自由貿易和全球市場經濟系統發了大財,反而對自由資本主義發號施令,實施監管。大多數西方領導人越來越意識到,世界經濟是否健康,現在取決於對中國在其中的角色的徹底反思。
- Aug 27 Sun 2023 13:49
新南向政策,七年有成
蕭新煌/台灣亞洲交流基金會董事長
楊昊/台灣亞洲交流基金會執行長
蔡英文總統自二○一六年推動新南向政策後,台灣與鄰近區域國家的關係逐漸拉近,而新南向政策也從平衡對單一中國市場的過度依賴作法,逐步發展成旨在建構強韌台灣、志在促進韌性區域的區域戰略。正如同蔡英文總統在二○一八年所言,新南向政策就是台灣的亞洲戰略。她更在二○二二年揭示新南向政策位居台灣印太戰略中的核心位置。台灣的新南向政策在公—私—民協力的跨部門夥伴關係(Public-Private-People-Partnership, PPPP)逐步實踐中,已清楚找到自己的定位、壯大台灣參與區域共同體的多元路徑。新南向政策對台灣的重要性,不可言喻。
分散風險有理
從事後回想,如果當年「沒有」新南向政策,台灣不僅對單一中國市場的持續性過度依賴難以均衡,另一方面對於突如其來的美中貿易戰與大國角力,台灣恐將被大國角力的浪潮所波及和埋沒,甚至在全球供應鏈重組的過程中被迫選邊站,更可能會選到錯誤的一邊。再者,面對莫名爆發的新冠肺炎全球公衛威脅與繼之而來的經濟社會危機,台灣恐怕將因為曝險過深而成為全球受創最深的國家。
- Aug 22 Tue 2023 21:40
中間政黨常只是各懷鬼胎的短暫結合
◎ 薛廣澤
一九九六年總統直選迄今已形成兩個定律,一是每位總統都能連任,除前總統李登輝十二年,其餘三位皆為兩任八年。二是一律發生政黨輪替,無法完成同黨權力交班。二○二二年地方大選後,國民黨原有翻身的機會,然而對照民進黨參選人賴清德的穩步前進及民進黨的全黨凝聚,國民黨的未來性似乎已在逐漸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