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科別: 第倫桃科(Dilleniaceae)第倫桃屬(Dillenia)
別名: 第倫桃,擬枇杷、假枇杷、五椏果(中國大陸)
原產地: 中國雲南省、印度、馬來西亞、爪哇、菲律賓
分布: 第倫桃 1901 年始自夏威夷引入,是一般人較陌生的樹種。台中市東勢林場、東勢鎮埤頭社區、台北市興安街有種植。
用途: 1.園景、行道樹用:樹形整齊、樹性乾淨,遮蔭效果佳,很適合作為公園樹及校園樹。因其樹姿形態優美,以列植的景觀效果較好;又由於其質感較粗,宜以大型景園配置。2.食用:果實多汁而帶酸味,並不直接生食,與檸檬一樣可作為酸性飲料,可製果汁、果醬。3.藥用:性味:根、樹皮、果實:酸、澀、平。效用:根:收斂解毒。治痢疾,腹瀉。
莖: 幹通直高大,株高可達 15 公尺,小枝密集於梢端,枝向上開展,樹姿整潔,樹皮帶紅色,幹基部常有陡峭、直立的板根狀突起。
葉: 單葉,互生,具葉柄,柄長 5~10 公分;葉片大而茂密,長 25~30 公分,寬 5~10 公分,長橢圓狀披針形,葉基銳或鈍形,葉尖具短尾狀尖,粗鋸齒緣,側脈平行而明顯,多數,互作平行排列,被毛;葉片像是小洗衣板,表面呈光澤的綠色,葉背中肋上有短柔毛,葉面皺摺。
花: 花白色,單性,大形,花徑約 20~25 公分,呈下垂狀;花梗長 5~9 公分;花萼片 5 枚,略呈杯形,肉質肥厚;花瓣 5 枚,倒卵形,長 6~9 公分,寬 4~6 公分,先端鈍,雄蕊多數,心皮有 20 枚,花柱線形而外曲,柱頭呈菊花狀開展。開花期在初夏。
果實 果實不開裂,漿果狀,徑 12~16 公分(含包被的花萼片),肥大漿果外包被宿存而呈革質之萼,內藏多數腎臟形而邊緣有毛的種子,種子無假種皮。果期秋至冬季。
特徵: 常綠喬木高 25 公尺,胸徑寬約 1 公尺,樹皮紅褐色,平滑,大塊薄片狀脫落,幹基部常有陡峭、直立的板根狀突起;嫩枝粗壯,有褐色柔毛,老枝禿淨,有明顯的葉柄痕跡。葉薄革質,矩圓形或倒卵狀矩圓形,長 15~40 公分,寬 7~14 公分,先端近於圓形,有長約 1 公分的短尖頭,基部廣楔形,不等側,上下兩面初時有柔毛,不久變禿淨,僅在背脈上有毛,側脈 25~56 對,幹後在上下兩面均突起,脈間相隔 0.5~0.8 公分;第二次支脈近於平行,與第一次側脈斜交,脈間相隔 0.2 公分,在下面與網脈均稍突起,邊緣有明顯鋸齒,齒尖銳利;葉柄長 5~7 公分,有狹窄的翅,基部稍擴大,多少被毛。花單生於枝頂葉腋內,直徑約 12~20 公分,花梗粗壯,被毛;萼片 5 個,肥厚肉質,近於圓形,直徑 3~6 公分,外側有柔毛,花瓣白色,倒卵形,長 7~9 公分;雄蕊發育完全,外輪數目很多,內輪較少且比外輪長,無退化雄蕊,花藥長於花絲,頂孔裂開;心皮 16~20 個,花柱線形,頂端向外彎;胚珠每心皮多個。果實圓球形,直徑 10~15 公分,不裂開,宿存萼片肥厚,稍增大;種子壓扁,邊緣有毛。第倫桃因其果實碩大,在冬末春初的落果期間,重約 1 公斤之堅硬熟果自 10 公尺以上的樹上掉落,十分危險,應避免於樹下走動。

 

20230506 第倫桃 (1).jpg

20230506 第倫桃 (2).jpg

20230506 第倫桃 (3).jpg

20230506 第倫桃 (4).jpg

20230506 第倫桃 (5).jpg

20230506 第倫桃 (6).jpg

20230506 第倫桃 (7).jpg

20230506 第倫桃 (8).jpg

20230506 第倫桃 (9).jpg

20230506 第倫桃 (10).jpg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ang23832245 的頭像
    wang23832245

    wang23832245的部落格

    wang238322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