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謝欣倩
中一中「烯環鈉」事件發生時,我提點同為高中生的兒子多留意涉及「種族歧視」的言行舉止,不料他淡淡地回:這怎麼了嗎?有這麼嚴重嗎?是你們心裡有鬼,對特殊族群特別敏感與保護,才會覺得這有歧視吧!
台大學生選舉公報新聞,我認真蒐集好第一時間專家學者的深度文章,希望能換得他認真嚴肅看待這議題。沒想到,他依舊淡然的回:「這怎麼了嗎?一看就知道是政見內容根本不可能執行,等他選上了再說。真選上,還能執行,才真有問題!」
我問:「政見內容可以這樣胡亂寫?更何況語帶歧視、不尊重。」
兒子回說,「這不就是言論自由嗎?政見本來就是參選人自由陳述,只要沒有特定人身攻擊。再說,台灣的選舉公報我也看過這類具歧視的政見。」說著他手機滑出新聞報導某候選人的政見,內容包括:老公不行弄啊弄義務就舉發換愛馬仕、訓練不多嘴有禮貌的好公婆。他反問:「請問這樣的政見難道沒有歧視物化男性、不尊重老人?為什麼可以刊登不用被下架?」
他接下來的話更令我震驚:「社會所制定的保護弱勢政策,源自於彌補過去的不公平對待,但我們從小被教育人人平等,已經用人人平等的心態去面對這個世界,也覺得現今的社會已大致平等,為什麼有人可以被特殊保護(比如加分、比如單一性別保障名額)?況且,沒有被保護到的族群也有一定數量的個體相較被保護族群更為弱勢,他們怎麼辦?是不是代表受保護的族群理當被歧視,才能享有特殊保護?這樣的開玩笑只是一種對『政治正確』的反動現象。」
震驚,可能因為這番話看似冷漠無情,卻又深刻同理著被輿論撻伐的學子可能的憤怒點,也嘲諷著大人世界與社會正義的可能盲點。我開始轉向思考,這些孩子在什麼樣的環境下成長?如果說他們仗(優)勢欺人,那麼,是在什麼成長歷程與社會環境裡,他們學會了用這樣的方式行使優勢?他們成長過程中,真的一路優勢嗎?當他們也覺得被不公平對待或嘲諷時,心中的困惑及委屈,如何被理解與傾聽?
一個高中二年級學生有所依據的陳述,讓我這個媽媽省思良久。也希望社會在教誨、懲處的同時,有人能與這些孩子的內在連結,與他們深刻對話。時代真的不一樣了,與其焦慮他們未來一旦掌握社會資源的無良後果,不如相信他們的本性良善,只是需要被理解,這份理解,還需要我們先放下成見,視他們為一般人,一樣會受傷,一樣渴望公平。
(作者為家庭主婦,嘉義市民)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