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烱錫
東海岸阿美族人稱綠島為Sanayasay,有祖先來自南方sanasai傳說的族群包括位於宜蘭的噶瑪蘭人,北海岸的馬賽人,淡水河的凱達格蘭人與雷朗人,也有學者把日本的與那國島列入此一Sanayasay黑潮文化圈。東海岸的黑潮很強勁,主流區的時速多超過每小時3海浬,普及於台灣四周海岸的竹筏帆船可以是史前時代的黑潮帶交通工具嗎?
台東縣南島社區大學發展協會自2014年起與台東市馬蘭部落合作,重建已失落近百年的竹筏帆船文化,在海洋台灣文教基金會支持下,2017年終於可在東海岸航行。但阿美族各地的耆老告知,雖有祖先來自Sanayasay的傳說,但告誡不能航越黑潮(`elos)到那裡,以免危險。
2023年我們與竹筏帆船文化中斷僅約70年的成功鎮都歷部落合作,由操作過的頭目、耆老帶領中、壯年人使用傳統材料與工序製作,但為了航越黑潮,特將傳統風帆加約一倍大,使用在地的刺竹、長枝竹、黃藤、九芎、七里香、榕樹支柱根、山黃麻、桂竹、黃槿等材料製作船身、船墊、綁材、槳座、獎柱、船槳、插板、桅桿、風帆等,終於在7月22日取名Torik-Sanayasay號後下海試航。船員練習後,因東北季風開始盛行,直到今年才敲定6月21、22日挑戰航越黑潮、往返Sanayasay綠島。
今年6月21日竹筏帆船(Torik-Sanayasay號)透過風力與戒護船牽引,成功由大武海邊出發抵達綠島。(中央社資料照/海洋委員會提供)
藉由這次Torik-Sanayasay號竹筏帆船往返綠島,我們確認竹筏帆船可以藉著南風與黑潮航到綠島並返回本島。未來若再減小船體阻力、加大插板、加強划槳能力,並提高風帆效益,我們航越黑潮將更有把握,更加順暢。
竹筏帆船的使用年限約兩年,我們擬整修Torik-Sanayasay號後,希望在夏末還有南風吹拂期間,重溫約一百五十多,進而沿著黑潮邊緣往北航到花蓮、宜蘭、北海岸、淡水河,把台灣本島的Sanayasay文化圈串連起來。希望明年製作更大的風帆,再度挑戰航越黑潮到綠島、與那國島。敬邀各界共襄盛舉。
Torik-Sanayasay號竹帆帆船從製作到航海,特此感謝台東縣政府、原住民族委員會、海洋委員會、劉烱意律師事務所、浩峰生技公司、台耘機械公司、娜路彎大酒店、富野渡假村、鹿鳴溫泉酒店、吉申君建築師事務所,以及范美玲小姐等眾多小額捐款的支持,林業與自然保育署台東分署協助提供製作材料。
(作者為台東縣南島社區大學發展協會總幹事、台東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