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科名: 爵床科(Acanthaceae)假杜鵑屬(Barleria)

別名:

假杜鵑,藍鐘花、洋杜鵑

原產地

印度及緬甸 。

分佈:

栽培觀賞用 。

用途:

1.園藝觀賞用途:花色善變,同一株花朵偶有單色或斑紋出現,姿色妍美,賞心悅目,雅緻可愛;適合作庭園綠籬、叢植或盆栽觀賞用 。
莖:

假杜鵑為爵床科假杜鵑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小灌木狀,株高 30~150 公分,直立或開展,成株叢生狀,全株被細纖毛,幼株有褐紅色縱紋,莖節部腫大,老莖木質化,有明顯皮孔。

葉:

葉對生,長橢圓形至披針形,兩端均銳尖,葉緣散生毛茸,全緣,側脈 5~7 對,表面散生毛茸,背面沿葉脈有柔毛,有短柄,葉柄長 0.5~1 公分,散生毛茸;在台灣假杜鵑在冬季會落葉,落葉前葉片會變黃紅;托葉大形,長約 2~3 公分,長橢圓形,銀白色,葉緣密怖針狀鋸齒,落葉後更加明顯。

花:

茂密穗狀花序,花冠漏斗形,筒細長,上部膨大,長約 5 公分;春季開花,花腋出,花冠紫色或紫紅色,漏斗形,花瓣單色或著生藍或白色斑紋,乍看之下酷似皋月杜鵑,因此得名「假杜鵑」,花期 3 月 7 月。

果實:

蒴果。

特性:

假杜鵑為爵床科假杜鵑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小灌木狀,株高 30~150 公分,直立或開展,成株叢生狀,全株被細纖毛,幼株有褐紅色縱紋,莖節部腫大,老莖木質化,有明顯皮孔。假杜鵑的繁殖可用插扦,春、秋 2 季為適期,剪頂芽或中熟枝條,每段約 2~3 節,上部葉片剪半,下部葉片減除,扦插於河沙、細蛇木洩或真珠石,保持適當的濕度,接受日照約 40~60%,約 2~3 星期能發芽,待根群生長旺盛後,再移植於盆栽。

 

20240428 假杜鵑 (6).jpg

20240428 假杜鵑 (7).jpg

20240428 假杜鵑 (8).jpg

20240428 假杜鵑 (9).jpg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ang23832245 的頭像
    wang23832245

    wang23832245的部落格

    wang238322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