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科名: 馬鞭草科(Verbenaceae)紫珠屬(Callicarpa)
別名: 杜虹花(中國樹木分類學),臺灣紫珠、台灣紫珠、粗糠仔(臺灣),老蟹眼(廣東),毛將軍、大丁黃、白粗糠仔、白粗糠樹、粗糠樹、黃襖婆、燈黃、山檳榔、螃蟹花(因其開花有如螃蟹吐的白沫而得名)
原產地: 台灣、中國、日本及菲律賓。
分佈: 台灣全島各地低海拔亞熱帶次生林1800公尺以下山區。
用途: 1. 觀賞用:花果可供作觀賞用。2. 藥用:杜虹花也是多用途的藥,它能補腎清血,治老年人手腳酸軟無力,也能治白帶、風濕、神經痛、喉痛及眼疾等材。藥用部分仍需透過合格醫生診斷用藥,才不致於造成不必要的用藥危險。性味:葉:苦、澀、涼、平。效用:葉:止血鎮痛、散瘀消腫。葉:收斂止血,清熱解毒。治咯血,嘔血,衄血,牙齦出血,尿血,便血,崩露,皮膚紫癜;外傷出血,癰疽腫毒,毒蛇咬傷,燒傷;根:補腎滋水,清血去瘀。治風濕,手腳酸軟無力,下消,白帶,喉痛,神經痛,眼疾,呼吸道感染,扁桃腺炎,肺炎,支氣管炎,咳血,吐血,鼻出血,創傷出血。
莖: 常綠性灌木,植株高 1.5~5 公尺;分枝多,小枝圓柱形或略呈四方形,密被粗糙的黃褐色星狀毛,老枝無毛。

葉:

單葉,對生,橢圓形、卵狀橢圓形、寬卵形、倒卵形、長圓狀披針形,形狀變異大,毛紙質,先端銳尖至漸尖,基部圓形、楔形或鈍,少為近心形,葉緣細鋸齒狀或僅有小尖頭,表面疏被短硬毛及星狀毛,後因毛脫落變為質感粗糙,背面具細小的黃色腺點及被灰黃色星狀毛,主脈、側脈及網脈於背面隆起,側脈 5~12 對,長約 6~18 公分,寬約 2.5~11公分;葉柄粗壯,密被黃褐色星狀毛,長約 0.8~1 公分。

花:

花小型,排列成腋生的聚繖花序,腋生,密披黃褐色星狀毛,直徑約 3~4 公分;常為 4~5 次或 6~10 次分枝;花序梗比葉柄長或略等長,二分叉,長約 1.5~3 ;苞片細小,花具短柄;花萼 4 淺裂,呈環狀,被灰黃色星狀毛及腺點;萼齒鈍三角形;花冠管狀,粉紅色、紫紅色、淡紫色或紫色,無毛,具稀少的細腺點,長約 0.2~0.25 公分;裂片長圓形,長約 0.1~0.13 公分;雄蕊 4 枚,細長,長近花冠的 2~3 倍,伸出冠筒之外,長約 0.5 公分;花藥金黃色,細小,橢圓形,長約 0.06~0.08 公分;藥室縱裂;子房光滑,無毛,頂端具腺點,及具不完整的兩室。
果實: 果實為漿質核果,球形,徑約 0.2~0.3 公分,未熟時綠色,成熟時變為亮紫色。

特性:

常綠性灌木,小枝、葉及花序均密被星狀毛茸,葉對生,卵形至長橢圓形,鋸齒緣,花小型,排列成腋生的聚繖花序,花序梗並作二歧分叉,花萼 4 淺裂,花冠管狀,粉紅或紫紅,雄蕊 4 枚,伸出花外,長度約為花冠的三倍,子房為不完全的兩室,果實為漿質核果,球形,徑約 0.2~0.3 公分,成熟時紫色。
     每年春季,特別是四月間,杜虹花會在台灣全島各地的郊野裡披上粉紅的彩衣,錦簇的花團由許多的小花密集而成,對生的葉腋裡成雙點,且一節接一節地開滿了枝頭,讓人不停的讚賞;初夏來臨,滿樹的粉紅換上了團團的新綠,幼嫩的果實形成,果實由新綠變成淡紫最後變成深紫色,杜虹花深紫色的果實能長久高掛枝頭。本屬植物約有 140 種,台灣有 9 種及 3 變種。

 

20230826 台灣紫珠 (1).jpg

20230826 台灣紫珠 (2).jpg

20230826 台灣紫珠 (3).jpg

20230826 台灣紫珠 (4).jpg

20230826 台灣紫珠 (5).jpg

20230826 台灣紫珠 (6).jpg

20230826 台灣紫珠 (7).jpg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ang23832245 的頭像
    wang23832245

    wang23832245的部落格

    wang238322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