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名: 薔薇科(Rosaceae)石楠屬(Photinia)
別名: 石楠(廣群芳譜),石楠樹,油臘樹,木紅樹,鑿木(中國種子植物科屬辭典),千年紅、扇骨木(南京土名),筆樹、石眼樹(江蘇土名),將軍梨、石楠柴(浙江土名),石綱(福建土名),鑿角(廣東土名),山官木(廣西土名)
原產地: 產我國大陸陝西、甘肅、河南、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福建、廣東、廣西、四川、雲南、貴州各省及臺灣日本、印度尼西亞及菲律賓也有分佈。
分佈: 台灣生長於台灣中海拔約 1,200~1,800 公尺的山地、叢林內,較稀少;但在花蓮天祥約 600~900 公尺處亦可見到。
用途: 1. 園藝造景植物:具圓形樹冠,葉叢濃密,嫩葉紅色,花白色、密生,枝葉濃密而亮麗,為良好之景觀、綠化及庇蔭樹種,秋、冬季滿樹紅果,吸引鳥類前來啄食,亦為優良冬季觀果植物。2. 木材用途:木材堅密,可製車輪及器具柄。3.葉和根供藥用為強壯劑、利尿劑,有鎮靜解熱等作用;又可作土農藥防治蚜蟲,並對馬鈴薯病菌孢子發芽有抑制作用。4.種子榨油供制油漆、肥皂或潤滑油用。5.可作枇杷的砧木,用石楠嫁接的枇杷壽命長,耐瘠薄土壤,生長強壯。6.藥用:性味:葉:辛、苦、平,有小毒。效用:葉:袪風止痛,強筋。治腰背酸痛。根、莖、葉入藥,可解熱、鎮痛、利尿及潤腎、補肝,為中藥古方中之重要樹種,古藉中對它之描述頗為詳實,如本草圖經:"「石南,春生白花,成簇,秋結紅實,......南北人多移植移以植亭宇間,陰翳可愛,不透日氣。」"
莖: 常綠小喬木,樹高 5~8 公尺,徑 15~25 公分,樹皮灰褐色,縱向淺縫裂,皮孔褐色。

葉:

葉長橢圓形倒卵形或倒卵狀長橢圓形,長 10~24 公分,寬 3.0~5.0 公分,先端圓形或突尖,基部狹窄,邊緣細鋸齒緣而尖銳,革質,表面深綠色,幼時中肋上有褐色毛茸,後逐漸脫落成光滑無毛,背面多少帶有白臘粉狀,淡綠色,中肋於表面凹下而於背面隆起,側脈每邊約 15~22 枚;葉柄長 2~3 公分,幼時有褐絨毛,後漸落去。

花:

花小,多數,白色,徑 0.9~1.4 公分,呈頂生的複繖房花序;花序長 8~15 公分,光滑無毛;小花梗長 1.0~1.5 公分,細長;花萼有裂片 5 枚,裂片廣三角形,長約 0.2~0.3 公分,先端銳尖;花瓣圓形,白色,徑 0.3~0.4 公分,先端圓鈍;雄蕊約 20 枚,花絲光滑,線形,長 0.25~0.3 公分,花藥帶紫色,子房卵形,花柱 2,有時為 3,基部合生,柱頭頭狀,子房頂端有柔毛。花期 3~4 月。
果實: 果實為漿果,球形,徑 0.5~0.6 公分,成熟時為鮮紅色,內有種子 2~3 粒。果期 10~12 月。

特性:

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 4~7 公尺,有時可達 12 公尺;枝褐灰色,無毛;冬芽卵形,鱗片褐色,無毛。葉片革質,長橢圓形、長倒卵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長 9~22 公分,寬3-6.5公分,先端尾尖,基部圓形或寬楔形,邊緣有疏生具腺細鋸齒,近基部全緣,上面光亮,幼時中脈有絨毛,成熟後兩面皆無毛,中脈顯著,側脈 25~30 對;葉柄粗壯,長 2~4 公分,幼時有絨毛,以後無毛。複繖房花序頂生,直徑 10~16 公分;總花梗和花梗無毛,花梗長 0.3~0.5 公分;花密生,直徑 0.6~0.8 公分;萼筒杯狀,長約 0.1 公分,無毛;萼片闊三角形,長約 0.1 公分,先端急尖,無毛;花瓣白色,近圓形,直徑 0.3~0.4 公分,內外兩面皆無毛;雄蕊 20,外輪較花瓣長,內輪較花瓣短,花藥帶紫色;花柱 2,有時為 3,基部合生,柱頭頭狀,子房頂端有柔毛。果實球形,直徑 0.5~0.6 公分,紅色,後成褐紫色,有 2~3 粒種子;種子卵形,長 0.2 公分,棕色,平滑。花期 3~4 月,果期 10~12 月。本種葉片形狀變異較大,由長橢圓形、長倒卵形至倒卵狀橢圓形,長可達 22 公分,葉邊有細鋸齒,幼苗期鋸齒有針刺。

 

20220322 石楠 (1).jpg

20220322 石楠 (2).jpg

20220322 石楠 (3).jpg

20220322 石楠 (4).jpg

20220322 石楠 (5).jpg

20220322 石楠 (6).jpg

20220322 石楠 (7).jpg

20220322 石楠 (8).jpg

20220322 石楠 (9).jpg

20220322 石楠 (10).jpg

20220322 石楠 (11).jpg

20220322 石楠 (12).jpg

20220322 石楠 (13).jpg

20220322 石楠 (14).jpg

20220322 石楠 (15).jpg

20220322 石楠 (16).jpg

arrow
arrow

    wang2383224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